中評社香港3月13日電/聽取今年兩會上的總理髮言,我們發現了一個微妙而劃時代的變化:《政府工作報告》將“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置於海洋經濟發展的表述之前,並且緊隨“國家海洋戰略”其後。
與之相反的是,就3月2日,深圳市委書記宣布深圳未來還要再填海55平方公里。深圳目前的海岸線人工改造、脫離自然的程度,已是最嚴重的沿海城市之一,目前公示的15平方公里填海更全部向珠江口要地,對珠江口的環境承載力可謂雪上加霜。
作為長期的海洋生態關注者,我們對總理的報告感到欣喜——這是本屆政府任內破天荒將“海洋經濟”的座次挪後,也是歷屆政府以來對“海洋生態”概念最為強調的一次,可見我國對海洋認識逐步走向科學化、可持續,同時對眼下全國沿海岸線空前的“填海大躍進”實屬當頭棒喝。
海洋破壞的驚人數字
根據資料整理,“十一五”期間我國已完成和計劃實施的圍填海面積達5000平方公里,平均每年1000平方公里,相當於每年新造了1個“香港”、或30餘個“澳門” ;剛剛過去的“十二五”圍填海速度還在成倍增長(具體統計資料未全)。
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院士等專家表示,因填海造地、炸島等人為活動,已導致我國海岸海域806個小島消失,海岸線縮短近2000公里。另據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估計,中國圍填海已嚴重損害了珍稀候鳥和海洋哺乳動物的遷徙路線和生存環境,所造成的生態功能損失每年達到1888億元,約相當於國家海洋生產總值的6%。
就在總理宣讀《政府工作報告》前一周,深圳市委書記接受電台訪問時曾宣布,深圳未來還將填海55平方公里,相當於兩個“澳門”的陸地面積。規劃填海的部分包括52公頃的近岸生態濕地,以及令一座島嶼“小鏟島”完全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