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五大任務,中國經濟該怎麼幹?李克強在演講中拿“動車組”來比喻中國經濟。“中國經濟要行穩致遠,不僅要平穩,更要有動力,起碼有三個方面的動力:改革開放、調整結構、改善民生。”這三方面動力也是李克強三赴博鰲演講中都重點強調的內容。
從2012年的“破除不利於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體制機制障礙”,到2014年的“繼續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建立政府權力清單制度”,再到今年的“繼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等改革,進一步放寬市場准入,激發市場活力”,李克強在博鰲論壇上的發言,“改革”始終是重點關注的關鍵詞之一。
李克強表示,中國經濟要行穩致遠,不僅要平穩,更要有動力。其中,調整結構是經濟轉型的關鍵。我們要積極發展新經濟,大力培育新動能,改造和提升傳統動能,形成發展的“雙引擎”。
培育中國經濟發展“雙引擎”需做好加減法。國務院前副總理、博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曾培炎指出,中國的供給側改革強調“結構性”,用改革創新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既做減法、也做加法,同時注重供給側和需求側的協調對接。
結構不優,發展不暢。調結構既是破除瓶頸的“推進器”,也是發展動力的轉換器。當經濟發展步入“換擋爬坡期”,加快優化產業結構、加速培育新經濟增長點,尤顯迫切。
新增長點既包括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服務業,更重要的是引領產業結構升級的新經濟,借力“互聯網+”,培育新動能。中國企業聯合會副會長陳經緯指出,新經濟不是一味追求高端技術,用新技術來提升傳統經濟更加重要。這一過程本身就能帶動去產能、降成本等結構性改革,而且解決大量就業,有助於改善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