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稿炒股機器人
去年8月份,《紐約時報》向外界披露,它們有位主編其實是聊天機器人,這位主編挑選的文章平均閱讀量是普通文章的38倍,每天工作24小時不休息。
一個月後,騰訊公司財經頻道推出了自動化新聞寫作機器人,它寫稿生涯的第一篇報道文字通順,數據翔實,且僅用了1分鐘就寫成。
近日,韓國《金融新聞》也啟用了一位人工智能記者,每天股市收盤時,“記者”便基於韓國證券交易所的數據,0.3秒就可寫出一篇股市行情的新聞報道,一半以上的讀者看後分不清到底是不是人寫的。不僅寫稿速度快,人工智能記者只需首次設置費用,隨後運營的費用接近於0。
科幻電影
科幻電影中有很多建立在現實基礎上的科學想象。《機械姬》中,人類在對智能機器人進行“圖靈測試”時,機器人的自我意識覺醒,通過欺騙人類實現逃脫和自由;電影《她》講述了人工智能系統是如何溫柔體貼又風趣幽默,最終俘獲人類好感,發展成一段驚世駭俗的“人機戀”的故事,這也暗示了人類被人工智能吸引所帶來的風險,因為程序和操作系統可以在網絡中自由遨游,同時與成千上萬人建立聯繫,而作為生物的人總會受制於自己的身體和大腦。
雖然科幻電影看似離現實世界非常遙遠,但回想前段時間流行的“調戲Siri(蘋果公司開發的語音控制功能)”風潮,無聊時大家以跟Siri聊天為樂,而它也總是能給出或高冷、或令人捧腹的答案,這也可以算人工智能在娛樂方向發展的一個分支。
(來源:《廣州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