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美向歐洲基地增兵 “新冷戰”時代開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4-05 07:52:23


  中評社北京4月5日電/據外媒報道,美國將加強在東歐的軍事存在,五角大樓計劃明年二月增派1個裝甲旅,以輪調的方式巡回部署在該地區。屆時,美軍派駐歐洲延伸基地的兵力增加到3個全額戰鬥旅,這是自烏克蘭危機以來,美軍對北約作出的最重要增援。“美國之音”認為這是冷戰結束後,美軍首次進行如此規模的部署。今年二月,華盛頓公布2017財年國防預算預覽,增加在東歐的軍事存在以對抗俄羅斯成為軍費支出的優先方向之一。筆者認為,美俄自烏克蘭危機以來緊張的安全互動,使雙方的身份建構從“對手”逐漸轉向“敵人”,美國重拾“遏制”戰略,也是對梅德韋傑夫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新冷戰”說法的回應。

  對手:後冷戰時代俄美“鬥而不僵”

  冷戰時期,美國擔心蘇聯向西歐擴張,在歐洲部署了大量軍事基地,其中陸軍力量主要集中在德國,空海軍分散在英國和意大利。冷戰結束後,兩大軍事集團對峙的局面不複存在,但北約並未隨著華約的消失而解散,反而不斷東擴,擠壓俄羅斯的戰略空間。

  冷戰結束後,俄羅斯繼承了蘇聯大部分軍事工業潛力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仍舊是國際舞台上不可忽視的力量,而美國則是唯一的超級大國,並自詡“歷史終結”的使命插手全球事務。俄羅斯承認美國的全球霸主地位,但仍謀求多極化世界中的“一極之地”,美國也要正視復興的俄羅斯在全球和地區事務中的話語權。這一時期,美俄雙方視對方為“對手”,在鬥爭中也不乏合作。“鬥而不僵”成為雙方關係的主旋律,這點從美軍在歐洲軍事基地的調整可見一斑。

  一方面,美國縮減“老歐洲”地區歐洲基地,節約軍費支出,精簡兵力部署。2015年1月,美國軍方宣布將陸續關閉歐洲地區的15個軍事基地。除了從英國米爾登霍爾空軍基地撤軍外,美軍還計劃精減人員,涉及陸軍、空軍和非軍事人員,每年將節約5億美元軍費,並在數年內完成。美軍目前在歐洲有大約6.2萬人的常駐軍事力量,2004年美軍約有超過10萬人部署在歐洲,而冷戰時期,美國在歐洲部署軍力曾達到30萬。

  另一方面,美國大力推進在“新歐洲”地區( 捷克、保加利亞、匈牙利、波蘭和羅馬尼亞等國)建立新的基地,將其軍事前沿向歐亞腹地推進,進一步擠壓俄羅斯的戰略空間。通過建立軍事基地強化軍事同盟,是美國打壓對手的一貫手法。此次美國大幅強化在東歐的軍事存在並非沒有先例,美國曾在2012年向波蘭派駐一支空軍分隊,以對部署在的波蘭F-16戰機與C-130運輸機提供支持。這是冷戰結束後首次有外國軍隊長期進駐波蘭。但此舉雖更具有象徵意義,卻也反應了俄美間安全互信的下降。

  25年間,美俄在“對手”身份的建構下鬥爭不斷,但美俄雙方還是就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等方面達成多項協議,在如反恐、防止核擴散等國際議題上也多有合作。然而總的來說,“對手”身份下雙方糟糕的安全互動,逐漸使得安全互信持續下降。北約東擴,在前沿布置歐洲反導系統;俄羅斯針鋒相對,在東歐“飛地”加裡寧格勒部署“伊斯坎德爾”戰術導彈。從中亞“顔色革命”到俄格武裝衝突再到烏克蘭危機,美俄關係終於在“螺旋式下滑”後突破臨界點,從對手回到“敵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