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日18日電/高校智庫是研究型大學服務國家重大決策的重要平台,而科學的經費管理是高校智庫發展的核心環節。美國高校智庫正是憑借其完善合理的經費管理模式,保障其科研成果質量,提升其智庫的影響力和地位。本文通過對美國幾大高校智庫年度財務報告的分析,從經費管理的收入、支出、資金營運等方面分析美國高校智庫經費管理的模式及其運行,以期為中國高校智庫的經費管理模式提供一些有益啟示。
經費籌集模式
和企業類似,智庫的運營需要充足的資金作為保障手段,有投入才有產出,資金投入決定了高校智庫的財務狀況。筆者試圖通過美國幾大高校智庫的年度財務報告,來分析美國高校智庫的籌資方式。
美國高校智庫往往探求多元化的籌資渠道,其中企業和基金會的資金支持占很大一部分。以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Hoover Institution)為例,2013—2014年度胡佛研究所財務報告如表顯示,其基本預算收入為5613.3萬美元,其資金來源主要是財團和基金會的支持。在美國,基金會和各大財團對於智庫研究的支持也是樂此不疲,原因在於,在美國政治中,金錢可以通過多種渠道被用來表達政治訴求和政治立場。這種情況在美國高校智庫中較為普遍。
此外,美國高校智庫的資金來源較為穩定,即使是在經濟不景氣的年代里,基金會和大財團對智庫的資助也不會大幅縮減。美國高校智庫的收入大致是逐年增長的,不論在何種條件下,高校智庫的資金都會得到必要的保障。以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Fairbank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為例,中心在2014財政年度報告里的財務收入增長率表明:從總收入來看,2014年財政收入比2013年增長了1.1%。其中包括學費增加3.5%和財務預算援助計劃,贈款的收入增加3.2%。
另外,作為大學中的智庫,智庫本身與大學聯繫密切,在很多方面,智庫與所在高校的資源是可以共享的。比如,2014年哈佛大學在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物資和設備投入的成本同比也增長了15%,即近900萬美元。這些投入的增長主要反映在增加投資、圖書購入和發展活動等方面。作為依托於大學存在的智庫,高校與智庫的優勢資源共享與資金物質合作,提升了兩者的研究水平和地位,推動了兩者在教學質量、學科優勢、人才資源、學術環境和研究質量等方面的互相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