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魏則西之死 被忽視的基本事實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5-03 10:09:14


 
  誇大的宣傳不僅僅來自搜索引擎

  國內醫療機構通過購買關鍵詞競價排名,獲得在網絡搜索結果中的重點展示,並在宣傳信息中,刻意吹捧這種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經規範的臨床試驗研究進一步驗證的醫療技術,已是公開的秘密。相關宣傳內容中,基本都在強調細胞免疫療法“天然”“綠色”“無毒副作用”,是“國際公認”除手術、放療和化療之外的“第四大腫瘤治療技術”,近乎“奇跡”。還有的強調自己與國外知名大學或機構合作,相關技術達到國內甚至國際先進水平等等,這些都是醫療機構慣常的宣傳方式,“北京武警二院腫瘤中心”就是如此。另外,該院還聲稱免疫療法對有些癌症,有效率高達百分之七八十。事實上,“有效率”是一個極其含混的概念,延長患者生命長則數年,短則數天,都可以被認為是有效。

  對於創新的醫療技術,固然需要大力宣傳,因為這能讓求醫無門的疑難雜症患者看到希望。但是,一些媒體對細胞免疫療法的報道,或許因為對複雜醫療科學的無知,或許因為不能言說的利益關係,也成為給醫療機構的變相背書。央視2011年9月報道,“北京武警二院腫瘤生物診療中心最新研製的腫瘤治療綠色療法——生物細胞免疫治療開辟腫瘤治療新模式,為腫瘤患者提供了新的選擇。”福建一家報紙在報道本地醫療機構開展的細胞免疫治療時,強調“DC-CIK生物細胞免疫治療在國外早已是成熟的技術”,然而據專家透露,DC-CIK相關臨床試驗在美國全部宣告失敗,由於技術上難有突破,在學術圈已經不太受待見。還有的報道用患者模棱兩可的主觀感受(比如“好多了”)作為療效的佐證,都是極其不科學、不嚴謹的。

  關於細胞免疫療法在國外取得的效果,目前被廣泛報道的有三例。其一是美國哈佛醫學院的一個三期臨床試驗,結論是此療法可使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多生存4.1個月。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根據此研究批准了該療法的使用,但僅限於晚期前列腺癌治療。另一例是唯一在過世後獲諾貝爾獎的學者——美國洛克菲勒大學的免疫學家和細胞生物學家拉爾夫-斯坦曼,他晚年致力於基於樹突細胞(DC)的腫瘤疫苗的研發,他還利用自己研發的疫苗與胰腺癌“賽跑”,成功地將生命延長了4年。斯坦曼的療法接近於魏則西最後接受的DC-CIK療法,但由於每個患者的免疫系統都存在差別,每種腫瘤都會對患者免疫系統造成不同方面影響從而達到使腫瘤細胞逃過免疫組織監察的目的,所以同一種免疫治療對於不同個體、不同腫瘤的療效也截然不同。

  魏則西之死是一場預先安排的“醫療事故”

  說魏則西被競價排名的醫療廣告和民營承包醫院科室“害死”是不恰當的,罹患惡性腫瘤晚期的魏則西不是被治死,而是遺憾地沒被救活。但令人憤慨的是,這種遺憾背後,又浮現出醫療監管的失職和無底線商業利益的惡。作為商業公司的百度在此次事件中成為眾矢之的並不奇怪,只不過,它們在為損害用戶獲取客觀真實信息的權利而付出代價時,也順帶替監管部門頂了雷。

  不可否認,細胞免疫療法確實是醫學界為了戰勝腫瘤而進行的一種努力,不能因為一次治療失敗就否定其科學性,大量失敗是科研中必須付出的代價。此外,未經充分驗證的創新療法用於那些常規治療手段無效的患者也未嘗不可,只是不能當作常規臨床項目進行收費治療。

  魏則西之死暴露的問題在於,一種不成熟的、療效沒有保證的醫療技術,在形同虛設的監管中,成為大量醫療機構“謀財不害命”的手段。形形色色的生物免疫治療機構一方面本著“法無禁止即可為”開展細胞免疫治療,一邊“法有禁止照樣為”,違反《廣告法》和《醫療廣告管理辦法》,大肆宣揚該療法的種種尚待驗證的“優越性”,以迎合處於絕望中的腫瘤患者及其家庭期待奇跡發生的心理。當魏則西們抱著最後的希望在搜索框裡輸入他們所患的疾病時,一張幾乎無風險“收割”他們的勞動積蓄和生命尊嚴的無形之網,就已經鋪開。(騰訊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