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會有人認為,蔡英文和民進黨調整到這個程度已經不容易了,大陸方面應該慢慢來,給民進黨時間和空間。筆者不贊成這種看法,原因可參見本人 5月13日 《用“放大鏡”還是“顯微鏡”看民進黨當局大陸政策》一文。補充一句,筆者還存疑的是,民進黨在推進“台獨”的時候,可以不顧少數民意強拉硬拽,為什麼在承認“九二共識”這個要容易得多的問題上,就那麼困難、為難、作難?還是立場問題。他們感到難的,並不是基本教義派的反對,而是強大的大陸和國際現實的約束。
台灣地區新領導人蔡英文在演講末尾宣示:“歷史會記得我們的勇敢,我們在 2016年一起把‘國家’帶向新的方向”。
她被“現在是彼一天,勇敢 台灣人”感動了。她的勇敢指的是與誰對抗的勇敢?她要將台灣帶向什麼方向?
她演講結束時沒有喊祝福“中華民國”的口號,她的“結語”整篇沒有了“中華民國”,只剩下“台灣”、“台灣人”、“國家”。
而蔡英文在禮送馬英九出“總統府”時,是否應該想到若干年後自己面臨這一幕的時候,會得到什麼樣的評價 ? 也許她不會像陳水扁甚至馬英九那樣,官司纏身,但是歷史的官司最公正、人民的判斷最有力。
時空轉換了,民進黨和蔡英文的腦筋還停留了舊時代,如果不改弦更張,這個 520 路線必然失敗。民進黨上台後,將依賴日本、依靠美國、誤導民眾,平衡大陸壓力、軟化大陸立場。島內政局將持續動蕩,朝野圍繞經濟政策、兩岸關係、地方資源分配、公共福利政策等角力爭鬥;台灣經濟難以好轉,投資信心不振伴以資金外流,繼續惡化可能性很大;兩岸關係不會穩定,動蕩不可避免,激化不能排除,風平浪靜無望,地動山搖可期;台灣的國際關係陷入混亂,“邦交國”迅速萎縮,有關國家左右為難,台灣當局四處碰壁,民眾則深受其害。
(本文作者鄭劍系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