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主動發起挑釁型挑戰:
第四大挑戰:在“綠府綠院”、全面執政的大環境下,由蔡親自挑選,意識形態最“獨”的“立委”鄭麗君任“文化部長”,由其充當“文化台獨”的急先鋒。在“教改”與“獨派團體”的支持下,蔡出人意料欽定深綠滿意的潘文忠出任“教育部長”。這兩項人事佈局出手之快、之狠,在於向外界清楚表明,蔡一手將文化、教育等意識形態部門推至島內歷來爭議不斷、抗爭四起的“風口浪尖”,急於加快“文化台獨”、“教育台獨”步伐,以完成“歷史重托”和“理念實現”。此舉必然引發台灣社會劇烈震盪、藍綠陣營進一步對峙。
四大挑戰各有緣由
蔡英文急於應對的重大挑戰,當然不僅僅是上述四項,但僅這四大挑戰就夠她忙乎。為了便於分析研究,經仔細梳理發現,這四大挑戰的緣由有所不同。
第一大挑戰——如何兌現經濟民生的選舉支票。可苦了蔡英文,520還未上位,針對這項挑戰已爆出兩大新聞。“五一”勞動節台灣勞工高調走上街頭,遊行施壓,要求蔡英文決不可像政客般一上台就忘卻選舉諾言,所有的有關勞工的薪酬福利等選舉支票必須一一兌現。而與此相對應的是,准“內閣閣揆”林全尚未施政,已低調對外放出空氣,今年台灣GDP不可能增長1%,能不負增長就已上上大吉。明眼人一看就明白,經濟不增長哪還會有漲工資、凍物價、送福利呢?!經濟低迷的僵局中,最關鍵的是貿易邊緣化問題,而此一問題的始作俑者正是蔡英文。正是因為蔡所領導的民進黨對ECFA和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一再杯葛、封殺,使得服貿協議至今仍躺在台“立法院”不能動彈,兩岸貨貿協議協商更無奈停擺。今年中韓FTA(自由貿易協議)上路,台灣出口面臨更大的壓力。2014年大陸佔台灣出口的37.7%,2015年下降為25.4%。而韓國與台灣的出口產品有70%重疊,中韓FTA的影響不言而喻。
為此,蔡英文對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寄予厚望,民進黨陣營更是將TPP作為拼經濟的唯一“救命稻草”。在訪美時蔡英文就指出台灣對於參加TPP有迫切需求,希望至少能參與第二輪協商。訪日時也提到希望日本助推台灣加入TPP。然而TPP的標準對台灣來講門檻仍然太高。為換得美方力挺,蔡英文上台伊始就急於開放進口含瘦肉精的美國豬肉,因嚴重損害島內豬農的利益,即刻激發了強力反彈。況且即使美國支持台灣加入TPP,即使台灣與TPP的12個會員國談判非常順利,正式加入最快也在2020年之後。遠水實在解不了近渴。民生牌的選舉支票一旦無法真正落實,被反對黨作為王牌,全面大力反擊,這對蔡英文來說才是最可怕的地動山搖。
第二大挑戰——無論從哪個角度對付時代力量都不好辦。出手太重,會公開撕破臉面,進而分道揚鑣,成為民進黨的反對黨;出手太輕,解決不了任何問題,還會喪失主導權。“小綠”是“大綠”輸血打氣,撫養長大的,但它的政治野心不會被低價收買招安。這些深受李登輝、陳水扁時期“去中國化”“台獨教育”影響的青年學生,原本應乖乖成為蔡英文“天然獨”的社會基礎與力量,但想不到這些年輕人太不自量力,竟視民進黨為保守黨,視蔡英文等黨內“天王”為“老朽”,迫不及待地欲圖儘快主導綠營。如何快速安撫、收買、消化這些“綠寶寶”,真夠蔡英文大費手腳。若無法真正鉗制掌控,民進黨與其共同消亡,決不是一句嚇人夠夠的魔咒。
第三大挑戰——原先佔盡馬英九便宜的“超級天王”,突然大吃啞巴虧。馬謝幕前大尺度復活,迅猛揮擊一系列組合拳:赴新加坡出席“習馬會”;登臨太平島、彭佳嶼宣示主權;在沖之鳥礁衝突中強硬指派台海巡署護漁……馬抓緊520前的一切機會,在兩岸、在東海、南海上演了一出又一出的好戲,這叫蔡英文怎麼不著急?蔡原聰明過度盤算讓馬留在政壇多出洋相,或為民進黨背黑鍋,想不到自己卻不知不覺、無路可退地中了圈套,火冒三丈卻又無處可發,真是悲催到了極致。更要命的是,馬蔡一對照,誰是硬漢英雄?誰是賣國賊和洋奴?島內外人人皆知。面對馬的一再挑戰與掣肘,想快速止血,卻純屬徒勞。
第四大挑戰——蔡英文的主動出擊讓人大跌眼鏡。民生經濟難題就夠蔡忙的,她卻在百忙中主動向大陸發起挑釁。向來固執的蔡英文深信,為使“天然獨”深入學子之心,為使民進黨“台獨”理念後繼有人,持續發酵,就離不開潛移默化的“文化台獨”與“教育台獨”。由兩位“文化台獨”“高手”擔綱,預示了未來蔡英文當局在文化及教育領域的“去中國化”的腳步不會停止,兩岸中國人的國家認同繼續撕裂的趨勢幾成定局。
觀察與思考
一、對於台灣藍綠政治板塊的再認識。只有破除了管中窺豹、一葉障目式的粗放研究,才有可能確立起這種再認識,這對於認清島內的政治生態十分重要。目前海內外許多學者鑒於此次“大選”民進黨的蔡陳組合比國民黨的朱王組合得票數整整多了308萬票而得出結論:2016年的台灣“大選”是一場十分關鍵的選舉,它導致台灣原有的藍綠政治結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這種僅以一場選舉的得票數所得出的結論,很有可能是輕疏、碎片、偏向的。
審視這次“大選”,有一重要資料常為人們忽視。據台“中選會”統計,此次的投票率是最近幾次“大選”最低的一次,比2012年“大選”整整少了8.11%。而這一部分不出來投票選民絕大多數是因對國民黨失望的淺藍選民。100多萬不出來投票的藍營選民,加上投給宋徐組合的157萬多票、投給朱王組合的380多萬票,這三部分票數相加後,與蔡陳組合相差不多。藍綠板塊多年來一直是6:4,如今最多是4.5:5.5,不可能是已發生根本性、結構性變化,更不可能由此認定藍營已徹底崩潰,綠營獨佔島內天下。古語曰: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蔡英文勝選、綠營勢力擴張,得益於島內民粹盛行。而民粹一旦無法得到自我滿足,情勢隨時會發生逆轉。
二、台灣的政黨輪替已是第三次。每次政黨輪替都有其合理因素與不合理因素。在民主政治不成熟的台灣,這次政黨輪替明顯是不合理因素超過了合理因素。其根本的內因在於目前意氣用事的民粹思潮在島內極度膨脹、亢奮,幾乎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當政黨淪為民粹工具,甚至想方設法利用、加持民粹,一切黑白倫理被踐踏為廢紙,社會只能長期陷於無奈、顛簸、折騰、停滯甚至倒退的困境。
三、抓住蔡英文應對島內與兩岸關係的現狀所表現出來的種種快與慢,分門別類、有針對性地做好工作更顯必要。官方、半官方交往的減少,甚至停擺;兩岸經貿、旅遊降溫;壓縮台灣的“國際空間”等,要有理有利有節。要分清台灣官方與民間差別、政治與經濟差別、短期與長期的差別、島內與島外的差別。不要受民進黨釋放的“零邦交國無害論”、新“南向政策”等謬論影響,按既定方針辦,從根本上說,決定兩岸關係走向的關鍵因素是祖國大陸的發展進步。
四、“台獨”問題由來已久。島內某些政黨及部分民眾至今對“台獨”的危害尚缺乏普遍、清醒的認識。在主客觀條件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的前提下,非經反復試錯,得到足夠教訓,這些政黨、民眾是不會輕易改變既有觀念的。對於這些民眾,只有當執政當局因堅持“台獨”路線給台灣社會帶來了災難性後果,才會痛定思痛,才會感覺到自己的錯誤選擇實在是在自尋苦吃。對於民進黨及蔡英文,膨脹的政治私慾極力促其在“台獨”絕路上越走越遠。當台灣的經濟急劇下降使民怨沸騰,選民憤然拋棄“造亂黨”,此時悔之已晚。不能輕信民進黨的華麗辭藻,觀其言,更須重其行。即使今後在某種特定場合,蔡英文繞圈接受了“九二共識”,也必須嚴密關注她的言行是否一致。對於國民黨,這一次的下台,能否汲取深刻的血的教訓,喚起敢擔當的黨內力量站出來,帶領全黨浴血奮鬥,人們將拭目以待。
五、此次“大選”民進黨大勝,使蔡英文嘗到了李扁時期堅持“文化台獨”、“教育台獨”的甜頭。她為了能使民進黨長期佔據台灣政壇的主導地位,迫使國民黨淪為百年在野黨,欽點兩位幹將把持“文化部”與“教育部”,試圖不遺餘力地快速推行“文化台獨”路線。
“文化台獨”是一種以確立“台灣獨立”為價值取向,以“去中國化”為顯著特徵,為“政治台獨”製造輿論和理論基礎的社會文化思潮。“文化台獨”通過欺瞞手段騙取台灣民眾的支持,誤導台灣民眾在不知不覺中接受“台獨”理念,在島內形成有利於“台獨”勢力生存和發展的土壤,相較於“政治台獨”,具有更大的欺騙性和隱蔽性。如今民進黨再次上台執政,必然會對“文化台獨”大開方便之門。對此我們要百倍警惕,決不能掉以輕心,並要針鋒相對,主動出擊。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6年6月號,總第22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