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學校找到了兩幢廢棄的營房當新教室,學生們歡呼雀躍,火速收拾行囊,深夜11點,全校師生300多人背著被子、拖著行李箱、抱著洗臉盆,浩浩蕩蕩走成一隊,40多公里的路足足走了12個小時。
這一趟,省下了搬家錢,學生們擰成一股繩的勁頭更足了。
到“新學校”後,楊昌洪帶著男同學們一起上山搬石頭砌爐灶,撿來幹枯的樹枝,買來鍋和米,熬了一鍋稀飯,每個人都吃得很香。
學校的一切都是師生一起用雙手創造的,每到一個新地方,垃圾遍地、野草叢生、屋頂漏雨是最常見不過的情況,大家一起動手除草、平地、掃除,破破爛爛的房子經過老師和學生們的一番裝飾後,總會有新的樣子。
“自己動手種出的一花一草顯得格外有生機,有家的感覺。”楊昌洪說。
在這簡陋不堪的學校裡,學生們還為楊昌洪舉辦了一場婚禮。主婚人、證婚人全部由學生擔任,就連婚宴的飯菜也是學生們自己殺豬烹制的。
現在,貴陽行知科技職業學校位於貴州省貴陽市修文縣龍場鎮的一座廢棄礦廠,這是學校的第五個校址,租賃即將期滿,老師們又開始了第六個校址的尋找。
“我一定要給孩子們建一所母校”
如今,學校的租期又快到了,而新地址還未開始修建。一想到這裡,楊昌洪就特別著急。
每當想放棄的時候,楊昌洪總會走進校史陳列館,那裡有辦校時用過的第一個爐子、第一部油印機、第一台電視機、一張二手沙發,等等。這些,都是楊昌洪從二手市場淘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