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繼續推動“去中國化”運動,大搞“文化台獨”。蔡上台後,任命鄭麗君、潘文忠等死硬“台獨”分子為“文化部長”、“教育部長”,他們在5月20日履職當天,即宣布將廢除微調課綱。緊接著,“行政院”5月31日發佈公告,正式廢止2014年高中國文與社會領域微調課綱(103微調課綱),預示著未來蔡當局“去中國化”的腳步不會停止,兩岸認同繼續撕裂的趨勢不可避免。
2、借推動“轉型正義”之名,為“法理台獨”掃清障礙。“5.20”之前,民進黨為了讓蔡就職順利進行,就提前放出修改“公投法”的風聲安慰深綠勢力,擬新增“領土變更案之(公投)復決”,降低公投門檻等,企圖把“公投法”修改成一個隨時可以進行“台灣獨立公投”的法案。蔡就職以後,民進黨更加賣力推動“促進轉型正義條例”草案,以“轉型正義”為名醞釀去蔣去孫去國民黨化運動,本目的也是要借“轉型正義”之名,一邊壓縮國民黨生存空間,一邊進行深入“去中國化”與“台獨化”,是實質性的“獨台”運動。
3、緊縮兩岸經貿往來,努力擺脫對大陸的經濟依賴。包括推動民進黨版的“兩岸協議監督條例”,通過條例對已簽署和實施的兩岸合作協議進行重新審查和篩選,控制其影響範圍。以分散市場為由,推動“新南向”政策,引導鼓勵台商往東南亞周邊國家發展,減少對大陸的經濟依賴。積極參與區域經濟及全球經貿體系整合,爭取美日助台參與“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協商,並簽署台美“貿易及投資框架協定”(TIFA),以及促成日本與台方協商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實現其所謂的“從世界走向中國”的新經濟模式。
4、突出美日重點,努力尋求國際社會支持。以蔡當局當前的人事與“外交”佈局來看,對內任命“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總統府秘書長林碧照、「國防部長”馮世寬、“外交部長”李大維、“陸委會”主委張小月等人,均有較深厚的美國背景,顯示其仍將對美關係視為“重中之重”。同時,派出曾留學日本,出任過“行政院長”的民進黨前主席謝長廷擔任“駐日大使”,從其政治輩分和從政資曆來看,也是台“駐日代表”至今最高層級,顯示蔡努力謀求台日關係新突破的企圖。
台獨投機將引發兩岸對抗
未來,民進黨進行“台獨投機”的活動不斷,勢必將兩岸關係帶向風險管控的弱穩定甚至冷對抗時期。
1、蔡繼續推動隱性“台獨”路線,將使兩岸關係進入風險管控階段。蔡是一位堅定的“台獨”理念者。其在“李登輝時代”就是“兩國論”的起草者;“陳水扁”時期仍堅持“一邊一國”;擔任民進黨主席後更反對修改和凍結“台獨”黨綱,鼓吹“天然獨”理念。蔡上台後,不可能放棄其根深蒂固的“台獨”主張,而將采取更為溫和、務實、理性的“隱性台獨”路線。在其執政初期,鑒於大陸堅定的反“台獨”立場,加上鞏固“政權”、穩定民心的需要,蔡將以維持現狀為主,不會在“台獨”問題上有大的動作,更不會冒然推動“法理台獨”。但對“台獨”理念的堅持與目標的追求,決定了其必然會在執政中後期,一旦政權鞏固,壓力減輕後,將逐漸推動“台獨”路線,如繼續在文化、教育及曆史領域“台獨化、去中國化”,淡化甚至斬斷兩岸曆史連結,厚植“台獨”的社會基礎,形成“天然獨”的現實。
2、暗中操弄民意與大陸相抗衡,將使兩岸民心漸行漸遠。此次民進黨大選獲勝,在“立法院”取得絕對優勢席次,並在大多數縣市執政,使得蔡英文執政的民意基礎擴大,正當性增強。蔡上台後,定會把“新民意”作為與大陸抗衡的政治資本。近期來看,不排除蔡為爭得大陸認可,進一步向“現行憲政體制”靠攏,穩住兩岸關係,順利度過兩岸短暫的蜜月期。過了這個蜜月期,尤其是2017年美國新總統上台之後,蔡將視新的美國對華政策進行調適,並且其“台獨”本質將進一步顯露。將可能利用“立法院”表示訴求,爭取美國對台軍售;利用民主價值聯接,爭取日本經濟和外交支持,聯日抗陸。利用所謂的“民意組織”爭取加入聯合國周邊組織,對抗大陸在國際空間上的打壓。利用“行政”、“立法”等優勢,推動不利於兩岸交流的法案。利用科教文衛等民間力量與新興媒體,極力宣揚大陸負面新聞,打擊“統派”力量“親中賣台”,壓縮國民黨空間等等。其本質就是通過一系列的民意操弄,擴大自己的執政基礎,謀求台灣社會的全面綠化,讓民衆與大陸漸行漸遠。
3、人為切斷與大陸的經濟鏈接,將使台灣經濟出現前所未有的困境。蔡一方面強調要維持兩岸經貿交流合作,一方面又強調,“不能把兩岸經濟綁在一起”,將極力防範並減少對大陸的經濟依賴。其在“太陽花”學運期間,就授意學生代表執意敦促制定“兩岸經濟合作協議監督條例”,並攻擊兩岸服貿協議是“黑箱操作”,已預示民進黨將以“加強監督”為由阻撓兩岸經濟合作的重要抓手。下一步,還可能以貫徹“監督條例”為借口對已簽署和實施的兩岸合作協議進行重新審查,增大兩岸交流合作的變數。客觀來講,民進黨要順利“執政”,就離不開台灣的經濟民生議題,而隨著大陸的經濟影響力不斷擴展和兩岸經濟不斷走向融合,台灣的經濟問題越來越離不開大陸。近十多年來,台灣對大陸的投資佔對外投資的比重始終保持在60%以上,近40%的出口集中於大陸。台方的統計數據也顯示,過去8年來台灣從兩岸貿易中獲得的順差每年約700億(美元,下同),8年累計近6000億。若排除大陸市場,台灣將面臨嚴重的出口衰退和巨額貿易逆差。如2015年,台全年對外貿易順差515.58億,其中對大陸的貿易順差為636.6億,若無此,將出現121億的逆差,僅這一部分,不知道蔡當局拿甚麼來彌補。
4、積極謀求突破“外交”空間,將使兩岸摩擦不斷。出於順利過渡的需要,蔡在上台初期,應會信守2015年訪美期間對美國做出的承諾,不會做出直接沖擊“一個中國”原則的舉動,以免引發中美兩國反彈。但從民進黨基本立場及蔡的政策主張來看,蔡將會摒棄馬當局“外交休兵”的做法,更加積極地謀求拓展台灣“國際空間”。在盡力鞏固其“邦交國”的情況下,將更加投靠美國,更加主動積極配合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並借此尋求與美國建立政治軍事准結盟關係。同時拒絕大陸方面任何要求兩岸共同維護南海、東海主權的呼籲。尤其是在南海問題上,唯美國馬首是瞻,淡化主權訴求,弱化權益爭取,不排除其放棄除太平島之外的南海島嶼的主權訴求。在東海釣魚島問題上,暗中與日本妥協,不再強力要求維護釣魚島主權,在中日釣魚島爭端中保持沈默,換取日本對其全面性支持。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6年7月號,總第22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