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乃至世界資本市場,大股東、小股東之間的利益紛爭一直不絕於縷。比如,資本市場發展史上,上市公司的分紅問題曾經引發高度關注。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說,大股東說為了公司的發展捂緊錢袋,幾年甚至七八年不分紅,按現有規則,儘管也有法律救濟,但如投票表決,小股東事實上是沒有辦法的。
北京問天律師事務所主任合夥人張遠忠說,萬科股權戰再度提醒我們留意資本市場的小股東權益保護問題。“必須通過高度智慧的制度創新,在公司治理上‘迫使’董事會真正代表全體股東利益。”張遠忠認為,在資本戰場中,應該劃定大股東權力的邊界,既保護多數的權利,又能保護中小散戶的聲音不被徹底淹沒。
焦慮三:實體與虛擬誰主沉浮?
王石近日在接受“新華視點”記者專訪時說,從寶能系的路徑來看,已經逐漸脫離了實體,成為資本運營者,“這讓萬科管理層感到緊張。”
無論王石的判斷是否符合實際情況,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類似的收購案例確實越來越多,這讓不少缺少資本運作經驗的實體經營者感到危機四伏。
“萬科戰爭”同時,中國汽車電商行業也爆發大風波——汽車之家CEO秦致“下課”。6月25日,中國平安正式以16億美元入股汽車之家,占股47.4%成最大股東。隨之而來的是,汽車之家原有管理層、CEO秦致和CFO鐘奕祺“出局”,由原平安健康總經理陸敏成為新任CEO。
“這也是創業者的焦慮。”正在深圳南山創業的樂聚機器人聯合創始人安子威說,“面對資本的力量,我們感到緊張。只要有合理的對價,創業者中有的人願意被收購,但也有一些人只想自己運作好企業,做成一番事業。”
在美國等一些發達市場中,不少中小創新企業的成長並沒有很大的空間,他們的未來,不是黯然敗走麥城,就是被大公司收購。
“資本市場上實體與虛擬的戰爭正愈演愈烈。”李大霄說,創業者要在初創時期考慮股權設計的問題,並做好後天的保護,同時相關部門應當從制度設計上適度保護創業創新。
(來源: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