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網絡圖 |
中評社北京7月5日電/深度意味著效益,長江又迎來歷史性時刻:5日零時,長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二期工程實現初步貫通至南京,對船舶試行開放,南京至長江出海口可全程通航5萬噸級及以上船舶。
作為“十二五”時期國內最大的內河水運工程,長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分三期實施:一期整治太倉至南通段56公里航道,去年竣工驗收後正式對船舶開放運營;二期整治南通至南京段227公里航道,去年6月開建;三期將根據一、二期建設效果和局部河段河勢變化等情況,實施後續工程。此次實現初通,意味著長江南京以下航段將全程滿足5萬噸級集裝箱船雙向通航、5萬噸級其它海輪減載雙向通航,兼顧10萬噸級散貨船減載通航。
深水航道效應初顯
海輪貨物占比超六成
長江是世界上運量最大、運輸最繁忙的通航河流。長江幹線江蘇段是長江幹流通航條件最好、船舶通過量最大、經濟效益最為顯著的河段。目前該段貨運量占整個長江幹線的63%,港口貨物吞吐量占70%,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占80%。
省交通運輸廳巡視員王昌保受訪時表示,深水航道一期工程帶來的效益逐步彰顯,海進江外貿海輪明顯增多,噸位明顯增大,海運“一程直達”運輸量明顯增加。去年工程河段進江海輪5萬—7萬噸級船舶月平均艘次由38.3艘次增至49.8艘次,船舶平均載貨量增加2770噸,10萬噸級船舶平均載貨量增加3460噸,“小船靠大港”的現象得到顯著改善,沿江135個5萬噸級以上泊位能力得到進一步釋放。
記者此前走訪沿江多個港口時發現,目前5萬噸級以上碼頭貨物通過能力已達總通過能力的70%左右,去年海輪貨物吞吐量占總量比例達60%以上,江蘇沿江港口“海港”特征進一步明顯。
記者從南通港、太倉港了解到,得益於深水航道一期建成通航,去年太倉港、南通港5萬噸級以上海輪到港艘次分別達674艘次、786艘次,分別比2013年增長33%、9%。由於大型海輪增加及實載率的提高,去年船舶運輸直接費用節約3.9億元。張家港沙鋼集團去年到港5萬噸級以上海輪186艘次,僅因物流成本下降帶來的淨利潤增加5500萬元左右,為企業去產能、調結構創造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