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術三:妄言“只有仲裁才能解決南海問題”】
配合南海仲裁案的推進,一些西方媒體一直在給中國打烙印,試圖製造一種中國不按國際規則出牌的印象。其中,最有“殺傷力”的話語是,“有糾紛、上法庭”才是解決問題最好的路徑。
這是典型的偷換概念,是用人們對國內法的普遍認知套用國際法對領土主權的適用性。
在全球範圍內,關於主權的爭端,通常有三種解決的方式,一是訴諸戰爭,二是政治對話,三是國際司法。其中,戰爭已為絕大多數國家所唾棄,除一些霸權國家仍時不時動用戰爭機器。而國際司法解決爭端的實踐告訴人們,一紙裁決並非普遍適用的解決之道。例如,國際法院上世紀60年代對泰國和柬埔寨有爭議的柏威夏寺做出歸屬裁決,但在此後半個多世紀內,兩個國家依然齟齬不斷,時有軍事摩擦。領土主權爭端不是街坊吵架,如果一切爭議都能由國際司法機構來解決,就不會有困擾中東幾十年的巴以問題,就不會有歐洲難民危機中的難民安置爭議。值得深究的是,面對偽造證據、挑唆爭端、踐踏人權,動輒發動戰爭致死幾十萬人的霸權國家,以及打著反恐的旗號濫殺無辜、濫炸無辜的戰爭行為,一些國際司法機構默不作聲,倒是出來一個仲裁庭,把3年精力放在一個有現成政治對話平台、有對話機制、有談判方向的地區爭端問題上,其真實意圖耐人尋味。
從實際效果看,自有仲裁案以來,東盟國家分歧擴大,東盟一體化進程平添新挑戰,域外勢力越來越深地介入地區事務,南海問題的解決正走入偏離正常軌道的方向。
仲裁,非但不能解決問題,相反,實為禍端、禍種、禍因。
【騙術四:臆造“中國要把南海變‘內湖’”】
不知何時開始,中國要把南海變“內湖”、“中國湖”、“北京湖”的歪理邪說在西方媒體上變得很有市場。這一概念的始作俑者已經無處尋找,但這種說法卻在過去一段時間被不少西方媒體、學者來回反覆轉引和論述。原因是,這種說法最符合美國等國家發動輿論宣傳的需要:製造出“南海變內湖”的印象,自然而然就可以給中國貼上“危害航行自由”、“以大欺小”等各種標簽。
這是實實在在的謊言,製造假象,扭曲實情,製造輿論,誤導公眾。
在中國官方的表達中,從未出現過“內湖”等表述。真實情況是,一些西方媒體從未真正關注過中國政府的立場。需要怎樣的輿論場,文章就可以怎樣寫、怎樣編。包括一些西方學者,他們的學術眼界和視角,也隨美國政府而動,視市場需求而變。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過去幾年,南海問題成為一些西方媒體縱情無度的狂歡場,捕風捉影、危言聳聽、信口雌黃、無中生有,用音量蓋事實,用尺度博關注,用技巧掩真相,用謊言造氣場。《華爾街日報》等個別西方媒體近日稱“只有8個國家支持中國在南海仲裁案上的立場”就是一例典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