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點三:首次公開民生項目和重點支出績效評價,不僅看錢花在什麼地方,更要看取得了多大效益
“今年決算公開的一個最大亮點,是中央部門曬賬本正從‘對賬單’向‘成績單’延伸,首次公開了主要民生項目和重點支出項目的績效評價結果,實現了質的突破。”白景明表示,“國家賬本”向社會公開賬目,不僅要看錢花在什麼地方,更要看取得了多大效益。
黨中央、全國人大、國務院高度重視預算績效管理工作,多次強調要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強預算績效管理,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和政府工作效率。2015年有157個中央部門開展了績效評價試點,部分重點民生政策和重大專項的績效評價報告已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
今年6月,財政部選擇了部分項目績效評價報告以參閱資料的形式,隨2015年中央決算報告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交審議,包括中科院2015年度“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研究”項目績效評價報告、文化部2015年度故宮博物院“古建整體保護維修”項目績效評價報告、教育部2015年度“師範生免費教育”項目績效評價報告和海關總署2015年度“口岸電子執法系統運行維護費”項目績效評價報告等,上述項目涉及科研、文物保護、教育等重點民生領域。中科院、文化部、教育部和海關總署等部門,分別隨部門決算公開上述項目績效評價結果。
記者從財政部了解到,當前中央部門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穩步推進,各部門和單位初步樹立了績效理念,增強了責任意識,提高了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增強了財政決策的科學性,促進了高效、透明、責任政府的建設。2015年納入績效目標管理的項目支出金額約2140億元,比上年增長約60%,並已基本覆蓋所有新增項目。中央部門績效評價項目涉及資金約1080億元,比上年增長約18%。
“逐步將中央部門重點支出項目的績效情況向全國人大報告並向社會公開,是政府預決算公開的大趨勢。”白景明認為,第一年在公開數量和詳細程度上還存在不足,未來應逐步將績效管理範圍覆蓋各級預算單位和所有財政資金,將績效評價重點由項目支出拓展到部門整體支出和政策、制度、管理等方面,讓有限的資金分配好、使用好、管理好。
(來源:人民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