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從中國人最早從事開發經營、實際占有的角度說明台灣的歸屬,說明他收復台灣的正當性。”鄧孔昭表示,相對於荷蘭人、日本人、西班牙人對台灣的侵占、覬覦來說,當然是理直氣壯的。鄭成功收復台灣時,得到了居住在島上的數萬漢族民眾的熱情支。而這些居住在台灣島上的中國人對鄭成功軍事行動的支持,正是鄭成功是“收復”台灣的一種符合歷史實際的解釋。
“用當時、當事人鄭成功所強調的進軍台灣所具有的“收復”的意義,來稱呼他的偉大行動,是尊重歷史、尊重先人的一種表現。”鄧孔昭強調地說。
愛國史學家和民族志士也使用“收復”二字
第二,鄭成功“收復”台灣也是日本殖民統治下愛國史學家和民族志士時常採用的說法。鄧孔昭指出,在辛亥革命思潮的影響下,生活在日本殖民統治下的台灣史學家連橫對推動鄭成功的研究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貢獻。他是最早開始研究鄭成功的史學家,也是最早高度評價鄭成功收復台灣、開發台灣的史學家。
在卷一“開辟紀”中,連橫較為詳細地記載了鄭成功驅逐荷蘭殖民者、收復台灣的過程,並且說,荷蘭人“率殘兵千人而去,而台灣復為中國有矣。……荷蘭據有台灣凡三十八年,而為成功所逐,於是鄭成功之威名震乎寰宇”
在卷六“職官志”中,連橫高度評價了鄭氏在台灣的經營和治理。連橫說,鄭成功驅逐荷人,“而台灣復始為我族有也。夫台灣固我族開辟之土,延平既至,析疆行政,撫育元元。而我顛沛流離之民,乃得憑藉威靈,安生樂業,此天之默相黃胄,而故留此海外乾坤,以存明朔也。除了《台灣通史》之外,連橫在《劍花室詩集》中,也有詩作是歌頌鄭成功收復台灣的。如在《春日謁延平郡王祠》一詩中,連橫寫道:“中原嗟板蕩,絕海一飛騫。月落鯤身畔,潮高鹿耳前。紅夷爭拜伏,烏鬼舞回旋。故土歸疆域,新皐辟市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