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一系列對台政策論述的鮮明特點是,底線思維與區間思維的高度有機結合。 |
中評社╱題:習近平總書記對台政策論述的四大亮點;作者:李義虎(北京),北京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教授;《中國評論》月刊2016年8月號(總第224期)
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作為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也作為對台政策的最高掌門人,就對台政策和兩岸關係發展發表多次重要講話。如果說其前任胡錦濤所做對台政策講話已經比較頻繁,任內發表過6個“胡四點”和1個“胡六點”(相比江澤民只有1個標誌性講話“江八點”),那麼習總書記的對台政策講話密度更高,迄今有十餘次之多。這說明,習總書記本人對台灣問題解決和兩岸關係發展高度重視,在國家統一大業上有相當強的歷史使命感和政治擔當。通觀這些對台政策論述,歷史感厚重,前瞻性很強,極富創新性;特別是,他根據兩岸關係發展的新特點和新趨勢,相關講話還提出了幾個立意高遠、規模宏大的論述,如“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兩岸一家親”、“兩岸共圓中國夢”、“找到'一國兩制'在台灣的具體實現形式”及“構建兩岸命運共同體”等。這些思想和論述對大陸的對台工作具有重要指導意義,也必將對今後兩岸關係發展產生深遠影響。本文認為,迄今為止習近平對台政策論述有四大亮點,即:底線思維與區間思維有機結合、展現中華民族整體高度、深度論述“一國兩制”及提出“構建兩岸命運共同體”。如果將此四個亮點彼此相互勾連在一起,又可以形成比較大的理論體系。
對台政策新論述體現了底線思維與區間思維的有機結合
習近平總書記是一位具有戰略思維的領導人。所謂戰略思維即是依循客觀事物的發展規律、把握歷史發展趨勢並做出準確判斷的思維方式,具有戰略思維的領導人常常能夠高瞻遠矚、統攬全局,善於統籌規劃、頂層設計和作出正確決策。在這方面,將底線思維與區間思維有機結合起來,是具有卓越戰略思維的有力表現,是在戰略思維運籌下展現戰略定力的核心環節。
一方面,習近平十分重視底線思維,運用此概念進行形勢分析、政治決策和戰略運籌,在對大陸經濟發展、外交政策和對台政策進行規劃和論述時,都可以看到他經常使用這樣的概念或運用底線思維。例如,在十八大後不久的幾次重要會議上,習近平反復強調:“要善於運用底線思維的方法,凡事從壞處準備,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做到有備無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動權。”“堅持底線思維,切實做好工作”,“守住底線、突出重點”。應該說,這些話是對有歷史擔當、肩負重要職責的高級領導人的基本要求。運用底線思維首先要有原則意識,即對所擔負的職責和使命,要堅守基本原則和基本目標。原則和目標就是底線,對其予以堅守才會有戰略定力。其次要有邊界意識。在制定和執行政策、處理問題時要做到守住邊界、不踩紅線。當問題涉及到互動雙方時,底線思維不僅要求自己嚴守原則和邊界,而且要求對方接受原則和不可越線。再次要有風險和危機的預防和管控意識。在堅守原則和目標的同時,底線思維要求對可能遇到風險和危機等進行有效預防和管控,在爭取最好結果、堵絕不好結果方面有所作為。
由此可以看出,底線是界定事物性質變化的基本界限,是自己堅持固守的原則,也是對方不得碰觸的紅線。在兩岸關係發展過程中,底線就是我們對台政策的基本立場,是政策上不可退讓的界限。在台灣政局發生變化、兩岸關係中各種結構性的深層次矛盾日益凸顯之時,如何守住底線、管控風險,對於對台工作是一種嚴峻的考驗。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對於大陸對台政策的基本立場、底線的表述都非常明確、清楚及堅定,反復強調兩岸關係發展的核心前提是堅持共同政治基礎,這個基礎是對兩岸關係性質的嚴格界定。對台政策的底線思維反映在兩個方面:一是表明堅持“九二共識”及其核心意涵(“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堅定立場。習近平在2014年2月會見連戰時指出:“九二共識”這個基礎是兩岸關係之錨。2015年5月在會見朱立倫時強調: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其核心是認同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否認“九二共識”,挑戰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法理基礎,搞“一邊一國”、“一中一台”,就會損害民族、國家、人民的根本利益,動搖兩岸關係發展的基石,就不可能有和平,也不可能有發展。我們始終把堅持“九二共識”作為同台灣當局和各政黨開展交往的基礎。國共兩黨應堅持對兩岸關係的正確認識,旗幟鮮明反對一切損害兩岸關係政治基礎的言行,絕不能讓來之不易的台海和平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成果得而復失。二是表明反對“台獨”的鮮明態度。習近平在2013年6月會見吳伯雄時指出:“台獨”分裂勢力及其分裂活動仍然是對台海和平的現實威脅,必須繼續反對和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主張和活動,不能有任何妥協。2014年9月在會見統派時強調,遏制“台獨”分裂活動是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必然要求。對於任何分裂國家的行徑,絕不容忍。今年7月1日,他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5週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更是著重指出,堅決反對“台獨”分裂勢力,對任何人、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進行的分裂國家活動,13億多中國人民、整個中華民族都決不會答應!
針對台灣政局變化,尤其是從今年1月16日至5月20日之間的幾個重要時間節點,習近平等中央領導人都在多個重要場合進一步重申了堅持“九二共識”及其核心意涵的重要性,予人印象更加深刻。兩會期間,大陸幾位主要領導人同時發聲,表達大陸反對“台獨”、堅守“九二共識”的立場,為兩岸關係划出底線,尤其是習近平講話為對台政策定調。大陸方面強調堅持“九二共識”及其核心意涵,在目前還特別強調反對任何形式的“台獨”(既包括“法理台獨”,也包括“文化台獨”、“教育台獨”和“去中國化”等“柔性台獨”)。從“兩岸關係之錨”,到“定海神針”、“堅如磐石”,到“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在態度和語言風格上,這些用詞都很有硬度,可以看出基本立場異常堅定,強調的是底線的重要性和作用。
另一方面,習近平還非常注重區間思維的運用。與底線思維相對應,區間思維是根據事物發展規律對其進程、範圍及程度方面的準確認識和把握,並在此前提下對戰略與策略進行高度協調的思維方式,因而是在相關進程、範圍及程度上對戰略定力的顯著表現。如,我國經濟運行要保持在合理區間,2016年經濟增長率設定在6.5%-7%之間,都是運用區間思維的具體做法。①毛澤東說過,“沒有區別就沒有政策”,講的也是在政策上運用區間思維的道理。把經濟方面的區間思維轉到政治領域,運用區間思維首先要有包容性意識。這種包容性不是在一個事情上的靈活性,也不是在一個時間點上的彈性;而是一種在一定區間內的歷史性包容,即全面考慮、兼顧發展過程(進程)中的空間延展性、時間的擴張性,相互關係的對接區間的擴張性。其次是變通意識。事物和具體的事情都可能在一定範圍和程度上發展變化,因此對此要有辯證的認識和變通的政策,特別是要根據條件對相關政策加以調整、擴張和變通。同時,區間思維也有邊界意識,即首先它是對底線思維邊界意識的延伸,要求明確划出上限和下限。
在對台政策上運用區間思維,關涉到對島內各政黨、民眾和兩岸定位問題等的態度和具體政策上。首先,在兩岸政治協商及黨際關係方面,在“九二共識”、反對“台獨”前提下對與島內各政黨交流互動預留靈活空間。對於某些持有“台獨”、“反中”立場的政黨,只要它們放棄原有主張,承認“九二共識”、回到“九二共識”立場,大陸就可以和它們打交道,實現正常的交流交往。囿於民進黨仍然保有“台獨黨綱”,對於其內部有主張“凍獨”的動議,我們也認為是朝正確方向邁出了一步;而只要該黨放棄“台獨”立場,我們即可以同它展開交流對話。2014年2月,習近平會見連戰時指出:我們對台灣同胞一視同仁,無論是誰,不管他以前有過甚麼主張,只要現在願意參與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我們都歡迎。2014年9月在會見統派參訪團時幾乎重復了這段話,實際上是對區間思維的再度強調。習近平還希望,兩岸同胞要相互扶持,不分黨派,不分階層,不分宗教,不分地域,都參與到民族復興的進程中來,讓我們共同的中國夢早日成真。實際上,在對待新的台灣當局的態度上也是在堅守底線思維的同時,展現了一定的區間思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