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29日電/一名黑衣男子潛入企業監控站房,快速撬開氨氮在線監測設備的門,將監測儀器的取樣管插入隨身攜帶的礦泉水瓶內,整個過程不到一分鐘……這不是電影裡的離奇情節,而是最近福建省破獲的一起排污造假案的真實場景。
這也是日前環保部公開通報的8起環保數據造假案之一。由於環保監測數據在環境保護中起著基礎性作用,環保數據造假危害甚大,但造假現象卻長期存在,在有些地方甚至成為“公開的秘密”。
采樣樣口被干擾後,監測數據發生明顯變化
“我們接到在線監測設備第三方運營公司反映,長業水務公司的氨氮在線監測儀器有異樣。”福建龍岩市新羅區環境執法人員介紹,今年2月29日的這條線索,引起環保部門高度關注,立刻開始了對該企業監控記錄的重點監察。
新羅區環保局環境執法人員來到龍岩市環境監控中心,調閱了龍岩長業水務有限公司總排口監控站房的歷史視頻記錄。由此,這起排污企業員工潛入污染源監控設備房、不起眼的礦泉水瓶竟成作案工具的環保數據造假案浮出水面。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就在案件調查期間,居然有人故伎重施,監控再次拍到類似場景。
礦泉水瓶裡藏著什麼貓膩呢?經過數據比對發現,在兩名嫌疑人做手腳前後,氨氮監測數據發生明顯變化。新羅區環保局負責人介紹,2月29日12時16分的監測數據為8.25毫克/升,顯然不達標,而在嫌疑人干擾數據後,14時16分的數據已降為6.405毫克/升。
經調查,嫌疑人被鎖定為長業水務內部員工謝某和張某。“長業水務公司的監控設施已由政府委托第三方運營單位運行維護,排污企業不再負責污染源監控設施的日常維護,但企業員工擅自進入監控站房,故意干擾樣口的采樣監測,屬於篡改、偽造監測數據。”執法人員介紹。
自動監控設備成造假重災區,造假手段隱蔽性強
“龍岩長業水務公司這樣的違法行為並非個例。”福建省環境監察總隊調研員陳亮介紹,造假手段隱蔽性強,證據和現場易“毀屍滅跡”,給環境執法檢查帶來很大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