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4日電/有媒體報道說,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發表文章,就中國上半年投資運行情況作出了總結分析,並就下半年所應著力抓緊的工作進行了闡述。
上述文章稱,今年以來,民間投資和製造業投資增速持續下降,市場內生的投資增長動力疲弱,投資下行壓力不容忽視;個別投資總量較大省份降幅擴大加劇,投資波動風險明顯加大。上半年,民間投資158797億元,同比增長2.8%,增速比1—5月回落了1.1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增速降低了8.6個百分點;占整體投資的比重為61.5%,比上年同期下降3.6個百分點,比2015年全年下降2.7個百分點。其中,基礎設施民間投資同比增長6.3%,增速比1—5月下降0.4個百分點;工業和房地產業民間投資增速分別比1—5月下降1.7個和0.6個百分點。
下降,下降,下降,民間投資增速的下降,總體而言,還不是有錢沒錢的問題,而仍然是市場環境問題。在民間投資的主要領域,如勞動密集型的製造業和服務業,競爭日趨激烈而利潤空間縮小,監管鬆懈所造成的“劣幣驅逐良幣”現象,使得產業和服務升級難以實現,投資由此裹足不前。在其他盈利空間較大的中高端產業和服務業,則仍有較高的准入門檻,政府管制外鬆內緊。在電信等服務行業,國有投資的比重最高甚至高達80%,這個現實,讓那些後來的、“可以參股”的民間資本不得不擔心資金的安全。這就是造成民間資本無處投、不敢投、不能投的基本原因。
在今年以前,民間投資增速一直高於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民間投資增速不減,是中國經濟“東方不亮,西方亮”的原因所在。民間資本的規模及其投向,相比國家投資,雖難以被計劃和把握,卻大部是有效投資和持續增長的健康主體。這是因為民間投資更在意市場前景,更在乎投資效益,也更關心投資效益的可持續性。過去幾十年裡,凡是民間投資增速上升期間,正是中國市場資源配置效率上升,市場結構趨向合理的時候。因此,民間資本流動性下降,民間投資增速下降,也必定在今後一個時期影響中國經濟增長的整體質量。
更重要的還在於,相當規模的民間資本在很大程度上通過“影子銀行”暗流通的現象,也是阻礙民間資本流動和流通的體制性屏障。在現實中,民間投資融資難和融資貴的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改善。對於銀行而言,向國有投資輸血首先沒有政治風險,其次由於政府隱性擔保的存在,所以向國有投資放貸也不存在實際上的資本風險。由此也造成金融機構在向國有投資放貸時,其在審貸、批准和監管環節也相對輕鬆,從而可以節省成本的現實。這些現實,正是當下中國金融機構運行基本理路的反映。
這些現實的存在,說明民間資本仍然不具市場主體的平等性。而這正是民間投資增速下降的主因之一。為此,上述國家發改委的報告建議,要大力緩解民營企業融資難題。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要為中小企業提供低息、便捷、全覆蓋的金融服務;成立由政府主導的中小企業政策性擔保機構,引導社會資本進入,為中小企業提供低成本的擔保服務;開展使用專項建設基金支持政策性擔保機構、為民營企業提供擔保的試點,及時總結推廣;積極鼓勵民營企業通過發行債券進行融資,加大對優質民營企業上市支持力度……
所有這些,當然不錯。但是,更重要的還在於,必須進一步明確資本的產權屬性,由此才會穩定資本長期預期。
(來源:光明網-時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