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浙江省義烏市一處城市新區(3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譚進 攝 |
中評社香港8月10日電/中國當下正在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戰略。近日,國務院再印發《關於實施支持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若幹財政政策的通知》,意圖破解農民“不願進城”的難題。
美國《僑報》8月9日載文《破解農民進城難題,尚需洪荒之力》,文章說,歷史上看,上世紀90年代之前,中國一直強調“嚴格控制大城市人口”的方針,在這一思想指導下進入大城市的人口受到嚴格限制,農村富餘勞動力進入城市還曾被冠以“盲流”加以截留。甚至於在農業稅全面取消前,非農戶籍成為國民閃耀的光環,讓人趨之若鶩。據統計,1982年到2000年的近20年時間裡,農村向城鎮轉移人口高達2.05億。
而如今,在當局號召之下,農民進城意願卻難以高漲。近日有媒體對安徽、四川、湖北等地調查發現,多數試點中小城市全面放開農民進城落戶,但在“零門檻”前,農民落戶意願卻不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普遍低於預期。不久前,中國社科院發布的一項調查也顯示,中西部約一半農民工不想進城,66.1%的農民工表示,在外打拼到了一定年齡就回鄉。
推動農民進城,已經成為中國當局一項戰略要務。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十三五”時期要深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實現1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但在近年來的實踐中,凸顯出來的瓶頸問題引發各界關注。
農民不願進城落戶,根源在於,一方面,他們不願放棄固化在其身份上的地權利益,對於“只有空氣免費”的城市生活而言,農村土地承包權與宅基地使用權是農民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與精神家園,能够解決基本的溫飽。
另一方面也是對於城市生活的迷茫。對於長期生活在農村、文化水平較低、缺乏就業技能、年齡偏大的農民來說,不僅難以找到體面、高薪的工作,恐怕連競爭臟苦累基礎性崗位都困難。盡管處處都傳出用工荒,但無一技之長者真正能得到一份有尊嚴的職位,也是難上加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