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偉然認為,很多國產智能手機形態雷同、功能相近甚至“千機一面”,要打破消費者的審美疲勞,企業必須拿出獨一無二的看家技術,但這會給大多數缺乏自主研發能力的營銷型本土品牌樹立難以逾越的“技術門檻”。
“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已經飽和,企業現在主要面對的是消費者的換機需求,市場形態和以前有了很大不同。”餘承東說。
因此,要在空間越來越小的智能手機市場站穩腳跟,讓消費者持續保有新鮮感和購買欲,需要的是真正的技術突破和產品創新。當然,還應該對市場有足夠的了解。
3 綜合創新成核心
如今,智能手機產業正從規模擴張向品牌效益轉型。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莫瑋認為,未來市場競爭將會更加激烈,包括技術、產品、服務等在內的綜合創新將成為競爭力的核心。
其中,技術要先行。樂視移動總裁馮幸表示,要在全球智能手機的競爭中站住腳,就一定要擁有核心技術,比如有的企業已經開始做自己的手機芯片。
一直以來,華為的戰略就是通過技術和市場進行“雙輪驅動”。每年,華為至少將銷售收入的10%用於研發。過去10年,華為研發投入累計超過1900億元人民幣,僅2015年就投入約500億元。世界知識產權組織2015年的報告顯示,華為是2014年申請國際專利最多的公司。
目前,華為在中國、日本、美國等地設立了16個研究所,集不同地區優勢打造產品;在巴黎設立美學研究所,跟蹤全球時尚潮流;還和合作夥伴在全球創建28個聯合創新中心,根據當地消費者習慣和應用開發產品。
市場方面,華為逐步在全球建立本地化營銷團隊,加強當地消費者需求調研,同時還通過一系列活動,打造品牌形象。簽約拜仁慕尼黑鋒線球星羅伯特·萊萬多夫斯基,與捷克冰球球星亞羅米爾·亞格爾和挪威滑雪名將特雷莎·喬奧格等建立合作,華為希望通過名人效應提升品牌知名度。截至目前,華為在東北歐各國的品牌知名度平均超過60%,在塞爾維亞等國家甚至超過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