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子比儀器更靠譜
在張超看來,回實驗室聞臭也是個技術活。嗅辨員就要對手中的三個袋子進行“聞味兒”,並將判定最“臭”的一個在表格上打鈎,無法確定就畫圈。最後通過公式,算出樣本的臭味是否達到國家標準。“只要聞著臭,就說明排放肯定不達標。我們最希望畫‘圈’,因為那說明這個垃圾場的排放是達標的,基本沒味兒了。”
張超說,雖然科學檢測儀器越來越先進,但機器只能顯示數值,無法分辨臭味。而人的鼻子比儀器能夠檢測到的味道要多得多。比如,儀器只能檢測到十幾種或是二十幾種指標,但是人的鼻子卻能聞到幾十種甚至上百種味道。
每天至少去3個垃圾廠
全市目前共有50個垃圾處理設施,19個垃圾填埋場、綜合處理廠、焚燒廠和轉運站,必須保證每個月都去一次。采集回來的樣品當天就必須進行嗅辨以防變質。
在實驗室空調房中依然滿頭冒汗的張超最害怕的季節就是夏天,夏天天氣炎熱,氣體更易擴散,雖然焚燒廠的垃圾已經經過嚴格處理,但空氣中依然會夾雜著一些特殊氣味。
像是糞便消納站和一些區的垃圾處理廠,嗅辨員也要保證每季度去一次。這樣算下來,嗅辨員每天至少要去3個垃圾處理設施,才能夠保證完成任務。
(来源:北京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