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手准
距離500公里
晃動不超50厘米
負責量子通信地面站望遠鏡項目的成都團隊由20多位科研人員組成,由黃永梅、亓波兩位研究員帶隊,大多數科研人員是80後。他們歷時兩年多,破解了星地連接的種種難題。
“墨子號”進入軌道後,以90分鐘繞地球一周的速度高速飛行。儘管4個地面站分布在我國版圖上的東西南北,但衛星掠過所有地面站也就是十來分鐘。要準確地與衛星對接,並保持這種精准對接狀態,是個不小的難題。
“望遠鏡的對准精度大約是一個角秒,相當於把1度角分為3600份的度數。”他把地面望遠鏡比喻為一個電筒,電筒的光射向最遠距離約2000公里最近距離約數百公里的“墨子號”並跟蹤它移動。“移動中光斑的晃動,在衛星距離500公里的情況下,不會超過50厘米。”
精度高
機械部件精度
相當於頭髮絲1/30
據悉,量子通信激光望遠鏡高約3米,跨度約2.5米,每台價值都為千萬級別。
在位於西航港的光電所,成都商報記者進入生產車間,工作人員指著一塊直徑約30厘米的鏡片說,為保證鏡片在光學實驗中的可靠性,生產出來後,工作人員會在儀器上把它放大到成都市的面積那麼大,再以毫米級別的精度進行測量。
在精密儀器製造中心,工藝主管錢靜告訴成都商報記者,望遠鏡與衛星要實現針尖對麥芒式的對准,機械結構的精度是整個望遠鏡精度的支撐。
在這個中心,機械生產平面度的精度達0.003毫米,相當於發絲的1/30。而望遠鏡約有三四百個機械部件,全部生產完畢耗時兩年多,“最大的一個望遠鏡,軸承環直徑2.2米,僅研磨就花了半個月。”
(來源:成都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