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淺議蔡英文之兩岸政策及未來走向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9-17 00:15:44


 
  (二)以“維持現狀”行“台獨”之實。

  一是在國際參與上,將隱含一中色彩與背景的“中華台北”名稱“去中國化”。以蔡當局參加WHA大會的做法為例。馬當局的國際參與強調專業、務實、有貢獻,但它是在“九二共識”、兩岸一中的政治框架下的參與,“中華台北”也正是這一政治框架下台灣的參與身份和名稱。蔡英文也強調所謂“專業參與”,但其一再強調,“中華台北”是“在沒政治框架下的使用”,明顯是企圖與一中框架徹底切割,即讓“中華台北”成為如張三李四般純粹無任何政治色彩的名字,把“中華台北”的政治底蘊徹底消除,如此,“現狀”的面子都“維持”,但裡子則慢慢掏空、“獨”化。

  二是將“中華民國”“台獨(台灣)”化。在政策論述方面,鑒於“中華民國”目前仍獲島內主流民意的高度認同,蔡英文必然引導民意以“台灣”與“中華民國”互換,讓“台灣是(等於)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是台灣”成為民意共識。在涉外活動中,就其出訪巴拿馬,簽名“台灣總統”僅以括弧標注“中華民國”的方式來看,創下了未來其在“邦交”關係中以“台灣”取代“中華民國”的先例和慣例。就林全明白表示,蔡當局參與WHA大會的名稱希望用“國家全名”即“中華民國”與會來看,在“台灣”尚無法替代“中華民國”的非“邦交”的國際場域,退而求其次,將追求以“中華民國”名稱參與國際活動。 

  三是在現有框架下另建新機制尋求對外關係突破。在對日關係上,這方面表現得相當明顯,且可謂典例。蔡上台後,台與日雖維持既有的雙方“亞東關係協會”與“日本交流協會”這一“民間性質”的互動架構,但在此架構下成立了“海洋事務合作對話機制”,並在 6 月進行了首次對話。一方面,利用新機制,“日本交流協會”可直接聯係台“外交部長”,另一方面,新對話機制討論的議題不限於漁業合作,而是進一步擴展到了環保、科研、海上急難救助等“雙方同意的各項海洋合作議題”。聯繫到蔡英文對太平島未來角色的規劃 ——“人道救援”與“運補基地”,不僅可看到台、日在反中上的密切合作,也揭示出這一新機制所具有的戰略性、安全關係等層次的高層對話功能已遠遠不是民間交流的層次所能囊括和處理。可見,不論是新對話機制的對話層級還是功能角色,既有框架的“現狀”已難掩雙方關係質的突破。

  (三)“凍獨”提出的時間越晚越難傷“台獨”

  拋開“台獨基本教義派”的阻礙不說,單從上述蔡的“台獨”思維來看,其“凍獨”是有前提的,條件成熟後才可能提出。這個條件成熟的標誌就是蔡基本完成了“台灣事實獨立”的法律化、正當化的機制保障,確立了“程式正義”的“合法性”及“台灣主體性”的“民意共識”。站在“民主台獨”的角度上看,它可為“台獨”建構起底線防護堤,可以起到即使“凍獨”也難傷“台獨”的效果,當然也將是說服“基本教義派”認可其“凍獨”的最佳理由。因此,可以說,蔡英文主動“凍獨”的時間早晚或可成為其兩岸政策調整的誠意、善意的檢驗標誌。

  然而,日前,民進黨“全代會”上,就“凍獨”問題,有代表提案,以蔡的“維持現狀”論述替代1991年“台獨黨綱”中的“台獨”條文,以及1999年《台灣前途決議文》、2007年《正常國家決議文》,引發外界高度關切。就蔡英文將上述提案裁決“交中執會處理”的態度,陳菊受訪時表示,民進黨對“維持現狀”提案“高度重視”,其釋放出的訊息似乎是有處理該案的可能。筆者分析,以蔡的思路和目前的島內外政治情勢與實力對比,如果她去處理,不可能採取提案中所謂“替代”“台獨黨綱”等黨的歷史文件的做法。其具體做法可能是循“台灣前途決議文”的路子,不動“台獨黨綱”,以另提“維持現狀決議文”的方式,擬出現階段民進黨的行動綱領,降低“凍獨”的程度與敏感性。而一旦這一步跨出來,在可預見的時期內,“凍獨”議題也就可以結束了。

  (四)未來島內“台獨”理論建構或進一步侵蝕到中華民族層面。

  目前,島內民意認同自己是中華民族的比例佔8成以上,近年來島內社會彌漫的反政黨情緒和民粹操作也集中在“國家認同”的層面而尚未擴展到中華民族認同層面。但一是近來島內有學者已經提出利用島內公民社會的建構,以西方“公民民族主義”概念應對大陸民族主義的觀點。所謂“公民民族主義”界定的“民族”與傳統的基於祖先、種族血緣以及由此而來的歷史文化臍帶關係等為核心認同的“民族”概念不同,“公民民族”已經轉化為一種以共同的價值觀、政治認同等為核心認同的政治實體。近年來蘇格蘭欲從英國獨立出來,公民民族主義的作用不能忽視。而“台獨”學者早在1994年就引入這種觀點,並以“命運共同體”即“台灣民族”概念呈現。二是認同“公民民族主義”的“台獨”學者還在“中華民國憲法”中找到所謂法理依據,即“憲法”規定,“國民地位繫於國籍”、不禁止外國人歸劃取得“國籍”,由此得出“國民全體”並不限於血緣關係等含義推論。

  值得警惕的是,蔡英文推動的“公民參與”以及“公民路線”策略,為未來“公民民族主義”付諸政治實踐提供了土壤和機會,“台獨”政客在文教“去中國化”、擺脫與大陸歷史文化血緣關係的同時,又增加了脫離中華民族的法理、學理工具。

  (五)在兩岸互動上以兩岸事務邊緣化及兩岸民間交流為主。

  一是將兩岸事務邊緣化。蔡英文處理兩岸事務,能談就談,能玩就玩,不能談也無所謂,可以另辟他路;不能玩也無所謂,因為本來也不情願玩,何況在內部其“民主台獨”的施政最重要,兩岸事務冷處理、邊緣化最好。因此,陸客是否減少,不是她關注的重點,她關注的是如何引入其他地區的客源和交流,進而擴展、提升與其他國家的實質關係。對恢復兩岸溝通協商機制也是如此。她不認為兩岸既有的溝通協商機制停擺是多麼嚴重的事,相反,停擺了反而省了她很多麻煩。何況她認為,通過兩岸較低層級相關部門之間的對口視窗、民間各領域交流而帶來的事務性溝通與對話,就基本可以取代停擺的兩岸溝通協商機制、可以保障兩岸和平穩定的現狀、可以做到繼續推進兩岸關係的發展了;兩岸關係只要能把必須解決的民間交流中的突發事件解決了,加上有點民間交流的成績,也就可以在兩岸溝通的問題上、在兩岸關係上有所交代了。二是阻止兩岸經濟一體化進程,不給大陸插手台灣經濟發展的機會。這是她大力推動“新南向政策”的初衷。三是大打“民意”牌,操作民粹,以反擊大陸壓力,推卸己責。

  (六)尋求美國更大的支持。

  美國地緣戰略抬頭,中美矛盾面凸現,美國在中美關係中打“台灣牌”的需求加大,因此樂見蔡以新的柔性模糊策略親美反中。加之,為了迎合近年來美國民調中顯示出來的“視中國為最大威脅”的民意,以及兩國軍方將彼此視為最大敵手的情勢,美國國會參眾議院以及共和黨也在此屆美國大選中,將支持台的力度空前加大。這些讓蔡英文在《華盛頓郵報》的專訪中敢於釋放出更為清晰的“民主台獨”信號,公開與美國親台反華勢力相唱和,為美國大選後,台尋求美國更大的支持進行鋪墊。繼續強化美國對台信任,繼續尋求美國對台最大支持,特別是其“較強需求”的“安全”、參與TPP等方面的支持,是蔡未來必做的功課。

  (七)以日本為突破口提升雙方關係和國際空間。

  遏制中國崛起,攸關日本戰略利益。在這方面,日本對蔡寄予著相當大的期望,特別是蔡當局若能在東海、南海問題上與日本立場保持一致,對日本的戰略利益相當重要,因此,民進黨再次執政,台灣有個反中親日的“台獨政權”是日本特別樂見的,這為日本提供了與美國結盟遏中之外,可以尋求緊密合作新夥伴的機會。 2016年1月底,安倍在給蔡的親筆賀信中熱切希望與蔡當局發展“更緊密的關係”。蔡不負日本期望,視台日關係為“整體外交關係”中“相當重要的一環”,派駐日本的謝長廷也致力於奠定“深化、強化雙方關係”的“友好機制”。蔡上台以來,在釣魚島、沖之鳥礁問題上迎合日本立場,且在太平島的功能規劃上也為日本實質介入南海打開方便之門。未來,蔡通過對日新對話機制,必將借助日本把台灣參與國際活動的空間打開,從而突顯其話語權、存在感、影響力,台與日關係在此過程中也必然得以深化、強化乃至進一步突破現狀,值得高度警惕。

  結語

  蔡英文的“和平民主台獨”路線,目前以借助民粹力量,全方位機制化“台獨”、“反中”內涵來達到調整台灣政治體質、提升對外實質關係、擴展國際活動空間的目的,大陸絕不會坐視。而蔡的“民主台獨”之路是否真能通向其希望的“和平”與繁榮,是否真能代表島內主流民意以及維護島內民衆實際利益;美國是否會被“民主台獨”徹底拉下水,日本是否可以對中日關係的底線毫不顧忌 ;是“九二共識”基礎上的兩岸和平發展好,還是“民主台獨”下的兩岸冷戰甚至熱戰好等等這些,在在福祉所繫,利益攸關,台灣多數民衆,包括青年人,已經有所感受。蔡英文上台2 個月,其聲望竟然直落14個百分點,這還是綠營自己的民調結果。光環如此快速的消褪,不啻是對蔡當局“民主台獨”路線的民意警示。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6年9月號,總第225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