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9日電/一年前陳文清不會想到,自家產的李子能全部通過網絡走出縣城,送往千家萬戶。
今年39歲的陳文清是江西省會昌縣右水鄉右水村的一名果農,家中共有400多棵李子樹。他告訴記者,往年的李子都是自己拿到縣城市場出售,但由於銷售季節短、保存期不長,常常出現滯銷問題。可在今年5月份,他家的李子還未成熟,就被會昌縣麻州鎮淘實惠村級服務站的負責人全部預訂了。
預訂文清家所有李子的“老板”,是麻州鎮的返鄉創業青年鄒幹、鄭燕夫婦。去年9月,夫妻倆放棄外地的高薪工作,回到家鄉當起了淘實惠村級服務站的業主。“現在人們都喜歡綠色農產品,而贛南老區的農產品正好可以滿足城裡人的需求。”鄒幹說。
成立服務站後,鄒幹夫婦在電商平台開設了一家名為“客家莊園”的網店,銷售當地李子幹、臍橙、米粉、豆幹等特色農產品。“我們從村民手中採購農特產品,讓村民足不出村,就解決自家農特產的銷路問題。”鄒幹介紹說,網店開張後,自制李子幹等特色食品經常供不應求。旺季時每天可以通過網店銷售400多斤李子幹,預計年銷售額達30多萬元。
會昌縣地處江西贛南老區,由於交通不便等問題,到2015年底,這裡仍有貧困人口4.6萬餘人。如今,隨著電子商務發展的春風吹到會昌縣,農村電商正激發出當地脫貧致富的新活力,並實現了“農產品進城”與“網貨下鄉”的雙向流通。
在珠蘭鄉大西壩村,因為青年人外出務工,逐漸成了一座老年人留守村。去年2月,電商平台在這裡設了服務點,讓村裡的留守老人接觸到電商這一“新鮮事物”。
43歲的洪清蘭是大西壩村服務點的負責人,她家雜貨店擺放的大型電商顯示屏,每天都吸引著村民們前來“圍觀”。“老人們都覺得在網上買東西很新鮮,我幫他們在網上操作購買的衣服、鞋子、化肥等,3天左右就可以送到村裡。”洪清蘭指著旁邊幾個快遞說,若是偏重的物品,她會幫老人送到家門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