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文道與楊照對談(中評社 束沐攝) |
中評社北京9月17日電(記者 束沐)清華大學社團“學生海峽兩岸交流協會”與新媒體欄目“看理想”昨晚在清華大學建築館報告廳舉辦《經典裡的中國——今天我們如何閱讀先人經典》講座,邀請兩位港台作家梁文道與楊照,分享他們對閱讀經典的理念與心得,並就傳統文化、哲學思想、人生境遇等話題與在場四百多名清華學子交流。
梁文道,香港著名作家、評論家、傳媒人,曾在鳳凰衛視主持8年《開卷八分鐘》,在理想國影像計劃“看理想”擔任總策劃人,主持讀書節目《一千零一夜》,作品有《常識》、《我執》、《我讀》等;楊照,台灣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和樂評人,出版多部中西經典導讀書目,長期於“誠品講堂”等開設人文經典選讀課程,代表作有《迷路的詩》、《百年荒蕪》系列小說等。昨晚講座現場觀眾席爆滿,不少學生站立在走道處聽完演講全程,可見兩位嘉賓在大陸青年學生中的極大影響力。
在開場白中,梁文道先簡單地向在座聽眾介紹了楊照,贊其“著作等身”,不僅涉獵廣泛,貫通古今中西,縱橫詩歌、散文、小說、音樂、時政與文學評論,而且有著深厚的知識積累,能夠把所有的知識消化成他自己的思想。隨後,他引出講座的主题:今天的我們該如何閱讀文學經典?梁文道介紹,最近幾年,中國掀起“國學熱”,從《百家講壇》走紅開始,大眾對逐漸開始對中國典籍重新有了興趣,很多民間機構也開始熱衷推廣國學,但他發現,不少“私塾”存在一些東施效顰的現象,如生搬硬套地做表面功夫、小孩子學國學淪為背書等等。他指出,無論在大陸還是在台灣,也都在爭論著“讀經典到底有沒有意義”的問題。
梁文道表示,中國的典律都不是單純的學術巨著或者文化瑰寶,還附著這一整套社會制度和權力體系。於是,他拋出問題:今天讀經典,是否意味著要把附著其上的一整套保守、封閉的價值觀念重新讀出來呢?他進而希望楊照在接下來的演講中,能夠就閱讀經典的當代意義做一個回應。
楊照在演講中首先表示,“梁文道很像當年的我”,他以梁文道剛剛對“國學熱”社會現象的批評為例,表示他現在的心境是迂回、溫和而不衝撞的。楊照回憶,在他22歲大四那年的寒假,當身邊很多同齡男生都為了考預官而複習的時候,一部香港電視劇《上海灘》的錄影帶,讓他突然有了寫電影劇本的念頭。而他當時用了七天的時間,一氣呵成地寫完了他人生的第一個劇本《孔子傳》。隨後,楊照向在座聽眾介紹了《孔子傳》劇本的第一幕“子路之死”,他用生動的表情與形象的語言,描繪出子路被毆打致死前一刻把帽子戴好、孔子聽聞噩耗後痛哭等分鏡頭場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