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對話量子衛星首席科學家:量子通信三大焦點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9-22 10:05:21


 

  事實上,不少人也擔心,現在的量子通信只是密鑰是通過量子加密的,其他信息還是經典通信,能實現絕對安全嗎?

  潘建偉表示,已有無數實驗證明了量子糾纏態的原理。兩顆處於糾纏態的粒子,如果對其中一個進行測量,實驗數據中100KM外的另一個粒子也會發生相應塌縮。“或許我們現在還不明白為什麼會產生塌縮,但這並不妨礙以此為基礎進行有用的嘗試。”

  量子加密傳輸就是嘗試之一。潘建偉介紹,平時的電話、郵件等溝通,經典通信已經能做到很好,只需要將密碼通過量子加密完成,解決安全問題即可,無需將多種大容量的信息都進行量子傳輸。

  關於未來:“墨子號”衛星是一錘子買賣嗎?

  對於量子衛星的未來規劃,潘建偉希望,五年內衛星全天時“通信”,盡快形成“星群”完成廣域傳輸。

  原定於7月就擇機發射的“墨子號”最終選擇了8月中旬正式升空,推遲了近1個月的原因一直被猜測。潘建偉介紹,發射前忽然發現激光器能量快速下降,如果盲目發射,“墨子號”就可能成為一個“瞎子”,無法完成高空到地面的光束對准。“不過發射月餘至今,墨子號所有在軌測試都是很良好的,我們對於完成後續實驗很有信心。”

  看似2011年立項、2016年發射的量子衛星只走過了五年時光,事實上來自多領域的技術團隊為其儲備了20年的時間,用上了看家本領。潘建偉認為,這並非一家、一人的成果。

  例如,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中科院成都光電所提供的光學跟秒技術;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為衛星解決穩定性問題等。潘建偉介紹,自己的技術團隊主要負責的是從光束釋放的萬萬億光子中,過濾掉太陽光,找出一個個光子並加載信息,“就要比大海撈針還要精確”。

  但是,未來想要實現廣域的量子通信,一顆衛星還遠遠不夠。“墨子號”如同一個探路者,承擔著探索和研究等多重任務。“譬如說,一顆衛星從軌道上每天經過上海大概只有一軌,也就只有幾百秒,每秒鐘可以送1萬個密鑰,幾百秒可以送幾百萬密鑰的信息。而有這麼多用戶,還遠遠不夠。”潘建偉說。

  潘建偉表示,希望能再通過五年時間,有至少兩顆衛星都可以在白天做實驗,解決衛星與衛星之間通訊全天時的問題。再通過十年左右的努力,形成“星群”,與地面的台站結合,逐步構建起天地一體的量子通信廣域傳輸網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