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強度的綜合測試:供給側改革如何加快
“德國之聲”網站發表文章指出,這個黃金周外出觀光的中國遊客約有6億人次,該數字是德國人口的7.5倍。長城景區傳來的畫面顯示,黃金周開始時遊客人群像沙丁魚一樣擁擠在那裡。
黃金周經濟,已然成為世界觀察中國經濟的一扇窗口。
中國高速公路到去年年底已經躍升到9.6萬公里,居世界第一,這大大促進了自駕游發展。據統計,2015年國內約40億的旅遊人次中,自駕游就占58.5%以上,達23.4億人次。國家旅遊局預計,“十三五”末,自駕游人數將達到58億人次,占國內旅遊人次70%以上。
毫無疑問,黃金周的“出行熱”,是中國經濟活力的彰顯,同時,這又是一場大考。從硬件到軟件、從管理到服務、從心態調適到文明素養、從政策設計到制度構建……這場高強度的綜合測試,讓這個發展中的大國有了反思的動力與契機,某種程度上也推動著社會進步。
黃金周制度實施的18年,中國已經正式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中等收入國家,度假需求已經變成剛性需求,假日制度進行了多次調整,現在更應該調整,盡量熨平波峰波穀,形成資源的更好配置。”魏小安說。
如何提高社會治理的綜合水平?如何更好做到智慧化管理?如何滿足排浪式消費到個性化、多樣化消費的轉變需求?在“痛點”與“難點”的求解中,我們期待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期待在科學決策、制度設計、政策制定和精細化管理中不斷破題。
(來源:光明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