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委
“人地掛鈎”不得以“三權退出”為條件
據新華社電根據國土資源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安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的有關實施意見,各地在實施城鎮建設用地“人地掛鈎”機制時,要切實維護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不得以退出“三權”作為農民進城落戶的條件。
在昨天召開的《關於建立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同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掛鈎機制的實施意見》發布會上,上述五部委有關負責人表示,要建立進城落戶人口與建設用地供應更加緊密的掛鈎機制,實現土地城鎮化與人口城鎮化相協調。到2018年,要基本建立人地掛鈎機制;到2020年,全面建立
科學合理的人地掛鈎機制政策體系,區域和城鄉用地結構布局更加優化,為如期實現1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提供用地保障。
實施意見指出,按《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提出的人均城市建設用地嚴格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內要求,人均城鎮建設用地不超過100平方米的城鎮,對於進城落戶人口,按人均100平方米標準安排新增城鎮建設用地;人均在100-150平方米之間的城鎮,按照人均80平方米標準安排;人均超過150平方米的城鎮,按照人均50平方米標準安排。超大和特大城市的中心城區原則上不因吸納農業轉移人口安排新增建設用地。
教育部
防範校園不良網貸建立日常監測機制
近日,湖南十多名大學生“被貸款”50餘萬元事件引起廣泛關注。昨天,教育部正式發布《關於開展校園網貸風險防範集中專項教育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強日常排查,建立校園不良網絡借貸日常監測機制,同時將防範校園不良網貸作為學生日常教育的重要內容,加強警示教育。
隨著各高校相繼開學,一些P2P網絡借貸平台加大校園業務力度。部分不良網貸平台通過虛假宣傳的方式和降低貸款門檻等手段,誘導學生過度消費、超前消費甚至為此背上高利貸。教育部在文件中要求,各地各高校要利用秋季開學一段時間,面向廣大學生,特別是大學新生集中開展校園網貸風險防範專項教育工作。
今年4月,面對高校校園貸大規模擴張等問題,教育部和中國銀監會發通知,要將防範校園不良網貸作為學生日常教育的重要內容,利用校園網站、廣播、“兩微一端”等多種形式多種渠道全方位向學生發布預警提示信息,加強警示教育。新生對於推銷的網貸產品,切勿盲目信任,尤其警惕熟人推銷,增強學生對網貸業務甄別、抵制能力,保護自身合法權益。同時,大學生應普及金融信貸和網絡安全知識及相關法律法規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