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洪會”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在國民黨遇到民進黨當局追殺的時候,應當予以送暖打氣。但看來習近平也不能不注意如下的幾個問題:其一、國民黨內部存在著不穩定因素。洪秀柱至今仍然未能建立其黨內各方面都可接受的領導權威,而且其行政能力看來是力不從心,在黨產遭到清查的關鍵時刻,就連至關重要的中央黨部管理財務的行政委員會主委人選都也是遲遲未能到位;另外,吳敦義的競選黨主席已經開跑,今後國民黨主席有可能出席“走馬燈”的情況,難有堅強而穩定的核心。
其二、國民黨內部存在著不團結因素,連戰、吳伯雄等有號召力者均已心灰意冷,國民黨第一次敗選後的全黨上下團結一心,同仇敵愾,臥薪嘗膽的境況已經一去不復返。《走兩岸鋼索》一書對此現象就有詳盡的描寫及深刻的分析。
其三、國民黨內部存在著不確定因素。按照西方的政黨理論,政黨的最重要任務,就是透過民主選舉奪取政權,在執政中實踐其黨綱及政治訴求。洪秀柱的“極統”理念固然可嘉,倘是像新黨那樣,不考慮爭取執政地位,只是宣揚理念,當然沒有問題;但既然為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而爭取再次執政,這些理論將會嚇跑中間選民,永遠不能執政,再好的理念也將是白紙一張。實際上,“換柱”就是因為“一中同表”等原因。而九月的“全代會”又將黨綱中的“一中各表”刪去,難怪吳敦義批評她忘記了“換柱”的教訓。因此,昨日在國台辦的記者會上,安峰山沒有正面回應“洪吳之爭”,就是一個聰明的做法。
被譽為“沒有落下任何一次兩岸談判採訪”的台灣著名記者王銘義在整整二十年前出版的《不確定的海峽--當“中華民國”遇上中華人民共和國》一書,其最後一節是《總書記同志的下半茶——中南海里的台灣“立委”們》,敘述了在上世紀的九十年代之初,幾位國民黨“統派“立委”獲安排進中南海,與江澤民共聚下午茶的情況,洪秀柱就是座上客之一。按照該書的暗喻,當時北京高層受到這些“極統派”的誤導,因而判斷有誤,認為台灣大多數人是反獨促統的。看來,做台灣人民的工作,還應多與不贊成“台獨”的各種政黨及階層進行接觸,就像當年毛澤東那樣,以“統一戰線”為“三大法寶”之首,盡量擴大團結面,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不管其是主張什麼主義,把各種反對蔣介石獨裁統治的政治力量都團結起來,徹底孤立反對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