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23日電/26袋郵包、共計139件郵件搭乘“中歐·渝新歐”班列9月29日從重慶出發,15天後順利抵達德國法蘭克福郵件處理中心,截至10月21日已全部成功投遞。這標誌著中歐班列全程運郵測試成功,開創了中歐國際鐵路運郵的先河。
此前,受《國際鐵路貨運聯運協定》相關條款限制,中歐之間的國際郵包運輸無法走鐵路,往往通過海運或空運。今年5月,海關總署正式批准重慶成為國內首個中歐班列運郵試點城市。7月,海關總署批覆同意利用“中歐·渝新歐”班列開展運郵測試。
重慶海關相關負責人介紹,為確保運郵測試成功,重慶海關在通關模式方面實現了三個首次:一是首次將安全智能關鎖運用到“渝新歐”班列國內段監管,實現啟運地、中轉地、出境地海關通過安全智能鎖統一實施監管;二是首次在中歐班列上實現了海關通關與郵政作業系統的數據共享;三是首次實現中歐國際鐵路運郵電子化通關,通過關鎖直接存儲、讀取“郵件詳情單、郵件清單、郵件路單”等通關信息,實現出境地海關不掏箱、不改變運輸方式監管郵件原箱原車出境。
業內人士認為,此次“中歐·渝新歐”班列全程運郵測試的成功,其運輸時間比海運節約20多天,成本僅為空運的五分之一,為國際郵包的運輸開辟了性價比更高的全新運輸方式。未來,中歐班列實現常態化運郵後,不僅將為中歐班列增加貨源品種,還將帶動跨境電子商務等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
(來源: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