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計算及通訊網絡工作的駱輝談到自己和美國朋友的交流。他說,由於各種原因,許多中國理工科學生到美國留學會留在美國。雖然在工作上沒出現什麼問題,但是融入主流社會,語言還是會成為一個很大的障礙。
駱輝也談到自己的“美國夢”。他說,一開始認為實現“美國夢”就是憑自己一技之長,在社會上立足。但是慢慢發現:“美國夢”其實很複雜,並不那麼容易實現。“語言、族裔等都是限制。”他如此說。
撕裂
一些美國學者曾經說,這一次的美國大選將美國社會整個撕裂開來,因此無論誰最終入主白宮,如何彌合社會裂痕,是關鍵問題。
美國標榜自己是一個大型的移民社會,不同的文化在這裡交匯融合。但是這些文化如何融合,如何將白人、黑人、墨西哥裔、華人融合成一個美國人的概念,卻絕非易事。非裔美國人在美國生活也有百年歷史了,但是美國白人與黑人之間的矛盾,並沒有在美國歷史上第一任黑人總統的任期內日漸消弭,數例美國黑人死於白人警察“過度執法”的新聞,不斷挑逗著社會脆弱的神經。
這種撕裂與其說是兩黨候選人之間的 “無差別攻擊”,不如說是選舉制度本身導致的後果。
“會哭的孩子有奶吃”,這是多數受訪華人對於美國政治的看法。一些參與競選的華裔發現,美國其他族裔很樂於參與到政治生活中去,但華裔則較少。但是你不參與,你的利益就無法得到保障。而參與政治生活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投票。
所有候選人,無論是競選美國總統,還是競選地方官員,都會去研究不同族裔的投票率。投票人數多、投票率高,候選人在準備競選方案、制定政策的時候,就會傾向某一個族裔。而不發聲的這些人,則會被視為“你不說話、你的利益被剝奪也不會有意見”的人群。以這個邏輯推演下去,就是當候選人競選時,他會為了拉攏某些族裔而制定相關的競選政策,而一些族裔也會為了考慮自己的利益而格外青睞某一些候選人。
彭曉說,對於華人來說,誰的主張對華人有利,我們就選誰。其他的東西都可以放在一邊。她說:“我們華人要選一個對我們、對我們下一代有利的總統。”(以上採訪對象部分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