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19日電/當中國航天員在天宮二號實驗室內的30天駐留順利結束之際,俄羅斯齊奧爾科夫斯基航天研究院院士亞歷山大·熱列茲尼亞科夫接受了新華社記者專訪。他表示,中國成功實施此次太空駐留對於中國乃至世界航天界來說都是一個重要成就,中國航天業的迅速發展將促使世界航天領域出現突破性進展。
30天駐留具世界意義
一直關注中國航天發展的熱列茲尼亞科夫介紹說,在10月至11月中旬的30天裡,天宮二號和國際空間站同時在近地軌道內運行,而且這兩個太空設施內都有航天員駐守,這種情況在世界航天史上是首次出現。無論是上世紀70年代,蘇聯和美國爭先發射空間實驗室,還是2000年俄和平號空間站關門送客、國際空間站開門迎賓時,都不曾出現兩個空間實驗室內同時有人工作生活。如今當中國的世界航天大國地位日益鞏固時,這一情景出現了。
熱列茲尼亞科夫認為,有一組數字值得關注:中國是在第六次載人航天時實施太空駐留30天,而美國和蘇聯都是在近地軌道內載人飛行了20多次後才開始嘗試太空駐留。
“通過神舟十一號飛船與天宮二號對接飛行,中國研究人員進一步完善了航天器抵近、對接技術,檢驗了較長時間飛行時艙內生命保障系統的功能,並研究了其他太空長期駐留課題”,熱列茲尼亞科夫說。
他表示,通過此次駐留飛行,中國科研人員可以檢驗其採用的技術和在軌工作制度能否在30天太空駐留期間使航天員始終保持應有的工作能力。隨著太空停留時間進一步延長,經過不斷修訂的上述技術和制度將幫助中國航天員完成更複雜的飛行任務。
太空實驗有深意
在回答天宮二號內的農作物培育和養蠶實驗有哪些重要意義時,熱列茲尼亞科夫解釋說,載人航天的目的不僅在於去太空飛,更大的意義是在太空中研究相關課題。太空實驗的很多成果可以用於地面科研和國民經濟,這一目的是現在所有載人航天國家所追求的。為此,參與國際空間站計劃的10多個國家正在該空間站內開展多種研究和實驗。
“天宮二號內的中國航天員按計劃完成了大量實驗,其中很多實驗是延續此前在中國無人航天器或短期太空駐留期間開展的研究”,熱列茲尼亞科夫說,“據我所知,此前中國利用航天器完成的太空作物研究已在地面農業栽培中取得了成果。在神舟十一號飛船返航後,其最新的農作物實驗結果有望進一步推動農業研究。”
熱列茲尼亞科夫認為,培育太空作物還有助於為將來的星際飛行做準備。如果研究取得突破,未來在實施載人深空探索時,就沒必要馱著好幾個月的食物上路,從而減輕大型飛船的起飛重量。此外,在太空中培育植物還能讓航天員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國際合作與中國助力
對於載人航天領域開展國際合作的意義,熱列茲尼亞科夫指出,開發太空任務艱巨、成本巨大,將來若要派遣航天員實施星際探索,則會面臨更多挑戰。“開展國際合作解決這些問題,有助於避免難度巨大的航天計劃被束之高閣,促使其在不久的將來上馬啟動,因此多個國家合作實施航天計劃對於現代航天發展來說非常重要。”
熱列茲尼亞科夫還表示,自己非常希望中俄盡快開展大規模航天合作,從而推動兩國進一步開發、完善各自的航天技術,促進太空開發。“中俄開展航天合作時還可以聯合其他國家共同實施大型航天計劃,假如能吸引其他金磚國家或歐洲國家參與月球開發,那麼在2020年前後各合作夥伴國一定會在月球上擁有前哨站點”,熱列茲尼亞科夫說。
這位專家還回顧說,在上世紀60年代,即使是保守的預測也認為,人類有望在20世紀80年代飛向火星,在2030年前後載人飛往太陽系外的星球。現在看來這些設想太過浪漫了,載人深空探索還面臨很多難以預料的巨大挑戰。
“儘管如此,我依然認為今後15年間,世界航天領域將出現突破性進展,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中國航天事業的迅速發展”,熱列茲尼亞科夫說,“與此同時,中國的航天新成就和太空科研開發新計劃,將促使其他國家研究本國的航天藍圖,確立新任務,從而使有志航天的世界各國共同開拓航天新疆界,其開發成果將惠及全人類。”
(來源: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