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之難
儘管便利,但目前網絡外賣訂餐服務仍有不少隱患。中國消費者協會日前發布的體驗式調查報告顯示,網絡外賣訂餐存在七大問題,其中包括異物等不符合衛生安全要求的情況;無資質商家在平台線上登記,在線下無證經營;部分平台未設訂單取消選項;平台商家不主動提供正規發票等。
今年以來,全國多地對網絡訂餐平台開展巡查和專項整治。10月1日實施的《網絡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查處辦法》,與新食品安全法呼應,對網絡食品交易各方法律責任和義務進行了嚴格規定。
儘管如此,在新規之下,一些商家仍然以花樣翻新的造假伎倆逃避監管。據媒體報道,有的商家以店鋪實景圖片代替證照,有的以模糊證件蒙蔽消費者,有的許可證過期仍然照常營業。而此前曾多次被查處的實際地址與公示地址不相符的“幽靈餐館”、超範圍經營等問題依然存在。
外賣為何難管?事實上,網絡訂餐平台對商家並非沒有治理能力,技術上也可以實現。但一些仍處於跑馬圈地狀態的訂餐平台治理意願不高,不願付出較高成本進行資質審核和管理。
國家行政學院副教授胡穎廉認為,外賣這種新業態,在發展初期確實存在一定的監管難度。小小一盒外賣,涉及工信、食藥、衛生、工商、質監、商務等若干個監管部門,“業態邊界不清造成監管邊界不清,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監管效能。在目前法律法規尚不完善的情況下,各監管部門應建立協調機制,協同政策目標,關鍵是創新監管方式。
業內人士指出,從准入到送餐,外賣行業應該有一套完整的質量體系和行業標準。而對網絡訂餐平台的監管,應該收緊審核關口,從源頭端過濾黑店。而這些工作有待相關部門聯合發力,更有待於網絡訂餐平台和線下餐飲企業忠實履行安全責任和法律義務。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