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6年,這個在異域建立起來的華人小國,遭到荷蘭殖民主義侵略軍的猛烈進攻,終因武器太差而失敗,這個華人國家也不幸滅亡。蘭芳共和國共存在了110年,盡管時間短暫,但作為華人在海外建立的第一個共和國,印記了廣東華僑華人在南洋的歷史足跡。
及至19世紀,中國移民海外人數日益增加,華人社團組織也以各種地緣、族緣、語緣形式集結發展起來。印尼各地的廣東會館、同鄉會大約在1880年前後開始紛紛成立,潮汕、客家、廣府的華僑華人紛紛設立會館、社團,修建廟宇,守望相助。
印尼各地分布著客屬團體、廣肇會館、惠潮嘉會館、梅縣同鄉會、惠州會館、潮州會館、蕉嶺同鄉會及大埔同鄉會等等。如創建於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的惠潮嘉會館,原為廣東公祠,為惠州、潮州、嘉應州(今梅州)3府25縣鄉親的聯誼組織。
商業
著名僑領張弼士留下愛國軼事
華僑華人在印尼辛苦打拼,主要以經商為主,一些廣東籍華僑先輩依靠勤奮致富,這其中就不能不提到晚清張弼士的故事。
張弼士1841年出生於廣東大埔,年幼時生活貧困,為人放牧。18歲時出洋謀生,在雅加達一個華僑紙行當小工,得到店主信任,招為女婿。以後繼承岳父遺產,銷售各國名酒,後來又得到荷印政府信任,承包了研究專利權,獲巨利。後來成立裕和公司,在亞齊及日裡等地投資椰子、橡膠、咖啡及水稻墾殖業等,終成巨富。愛國的他又回到祖國投下巨資。1894年,在煙台投資300萬元創辦張裕釀酒公司,成為經久不衰的民族品牌。
他的愛國情懷更反映在召集印尼廣東華僑張煜南兄弟回國興辦潮汕鐵路一事。1899年,清政府委任張弼士為佛山鐵路總辦,他邀請祖籍梅縣、在蘇門答臘靠種植業發家的張煜南、張鴻南回國商討興辦鐵路事宜,著手籌建潮汕鐵路。這條鐵路南起汕頭,北至潮安,全程39公裡,於1906年10月完工。這條鐵路較美國華僑陳宜禧創辦的新寧鐵路早兩年,成為海外華僑回國創辦的第一條鐵路。
張弼士在南洋華僑中享有極高威望。他曾捐贈8萬元創辦馬來西亞第一所華僑學校——華中小學。該校長期供著他的頭像,教職員早晚焚香供奉,足見對他的敬仰。
印尼華僑一直保持著善於經商的傳統,今天在印尼仍有不少成功華人企業家。印尼廣肇總會的秘書長黃賢安祖籍開平市馬岡鎮,出生在蘇門答臘。黃賢安從小在新加坡念書,能說很流利的英語。9月22日至24日舉辦的第五屆世界江門青年大會是廣肇總會2016年的主要工作,黃賢安認為,響應中國“一帶一路”的戰略,世青大提倡了“共贏”的精神,讓更多印尼人看到“一帶一路”的實際好處,更有效地推動開展。他認為,目前印尼與中國的關系是有史以來最好的階段,華僑華人對當地的貢獻僅限於經濟方面是不够的,應該在社會、教育、文化等方面展示出更大的貢獻。他笑著說:“希望有一天,粵劇《薛仁貴》能用印尼語唱,文化的碰撞融合會帶來很美的意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