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
不遺餘力興辦華文教育
華僑華人在印尼的生活曲折而艱辛。從1740年起,印尼曾發生過許多起不同規模的排華事件。“二戰”之後,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風起雲湧,印尼於1945年擺脫殖民統治,正式走向獨立。這時期,印尼的華僑華人也過了一段安穩日子。1950年至1965年是印尼華僑社團發展最快的階段。據資料估算,1958年全印尼的僑團約有2100多個。
1950年至1957年是華僑教育興旺發達的階段。最主要的標志是學校數量與學生人數激增。據1949年統計,全印尼的華僑學校有816間,學生23萬人。到1957年11月,華僑學校共1861間,華僑學生有20餘萬人。
華僑熱心辦學的精神是十分感人的。只要有華僑的地方,即便人數很少,也會有華僑學校。中爪哇梭羅1952年華僑華人有2萬多人,而學生有2500人,占當地華僑總數的1/8。蘇門答臘東海岸的四角芭,全島2000多名華僑全是漁民,華僑學校有3間,1952年學生有兩三百人。
印尼中文學校的辦學方針十分有特色,一度將目標定為著重為培養建設中國的人才,而不提如何適應當地環境培養當地所需的青年。
而說到印尼的華文教育不能不提到廣肇會館。1909年,廣肇籍華僑團體成立廣肇會館,是當地歷史悠久、頗有影響的廣東會館之一。印尼廣肇會館新址坐落於雅加達魯班廟,富麗堂皇又充滿廣府氣息的大廈彰顯著廣肇會館的嶄新活力。廣肇會館的大廈落成為廣肇鄉親聚會、華人社團交流聚首及公益福利事業提供更有利的條件。
廣肇會館歷來注重儒家文化和傳統風俗的傳承。廣肇先輩很早就集資建廣仁學校,是著名的巴城中學的前身之一。巴城中學創辦於1945年,1966年7月停辦,巴中校友於2012年創辦了巴中三語學校,他們在自己的學校裡開設華文課,還教書法、舞龍、舞獅等傳統文化,繼續為傳承中華文化,複興華文教育而努力。巴城中學校歌歌詞寫道:“祝我巴中聲教遠揚,蔚為祖國榮光。”
另一家在印尼當地具有影響力的廣東會館是印尼客屬聯誼總會。印尼客屬聯誼總會成立於2007年,旨在團結在印尼之客家華裔族群,如今在全印尼各地區已有51所分會。
在印尼客屬聯誼總會名譽會長梁世楨的推動下,印尼八華學校於2007年複辦。八華學校於1901年在雅加達創辦,於1966年停辦。當年創校人之一便是梁世楨的祖父梁映堂,41年之後在梁世楨的推動下八華學校成功複辦,這不僅體現了華文教育嶄新的活力,也彰顯出印尼華人對傳承中華文化世代相傳的執著。近年來,印尼客屬聯誼總會成功創辦了崇德三語學校,并在多個分會都有分校,是華文教育複興的重要力量之一。
在文化傳承上,總會期望客屬後裔不可數典忘祖,致力於將客家先輩的開拓精神與客家族群的風俗文化永久地保存下來。2014年9月4日,印尼客屬聯誼總會為坐落於印尼縮影公園的印尼客家文化博物館舉行竣工儀式。如今印尼客家文化博物館正接待著越來越多的游客,向世界展示著客家族群來到印尼後形成的獨有的風俗文化,追溯他們艱苦奮鬥、開拓創新的客家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