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構兩岸命運共同體,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
中評社╱題:“習近平對台思想的核心理念:兩岸命運共同體” 作者:周建閩(香港),中評智庫基金會執行董事、中國評論月刊總編輯
前言
習近平總書記的對台思想,是他治國理政龐大思想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包括政治、經濟、歷史、文化、社會等方方面面的內容,可謂豐富。但任何宏大的思想體系,都有一個最重要的核心理念。這個核心理念就是這個思想體系之綱,“綱舉目張”,其他的概念和政策主張都是圍繞著這個核心理念而展開和延伸出來的論述。因此,在總結、分析和討論習近平總書記的對台思想論述中,我們首先需要抓住這個重要的核心理念,這就是“兩岸命運共同體”的主張。
在“兩岸命運共同體”的論述中,習總書記不僅標註了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的主體,更將“兩岸一家親”的血緣宗親和歷史文化概念注入兩岸同胞攜手同心、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內涵,使之上升到“兩岸命運共同體”的高度。同時,通過“兩岸命運共同體”概念的闡述和伸展,習近平豐富、發展了既有的統一論述,提出了統一的新形式與新內涵:通過建構“兩岸命運共同體”,達致“心靈契合”。他站在歷史的高度看待兩岸統一,把統一與台灣的前途命運和台灣同胞的福祉聯係起來,更重要的是與整個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聯繫起來。這種對統一的描述,就不是停留在“馬照跑、舞照跳、股照炒”的現實層次上,而是引領台灣同胞與大陸同胞一起共同努力,追求民族復興、國家富強的崇高理想,並共同努力來實現和分享這個目標。通過促進統一的過程,來增強台灣同胞對國家、民族的身份認同和政治認同。這種方式的統一,遠遠超過了香港回歸那種整體接收式的形式上的統一。此外,“兩岸命運共同體”的基石是“一中原則”,兩岸同屬一中的“九二共識”與反對“台獨”,是構建“兩岸命運共同體”的必然要求和政治基礎。從這些論述中,我們可以完整、清晰地看出“兩岸命運共同體”這一理念在習近平對台思想中的核心地位。
“兩岸命運共同體”
構建了兩岸關係發展的主體
“兩岸命運共同體”核心理念構建了兩岸關係發展的主體,形塑了兩岸關係的主體——兩岸同胞的概念,使兩岸同胞的切身利益與兩岸關係的發展、與國家和民族的偉大復興緊密結合,成為共同命運的主體。
“兩岸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近年來在會見台灣賓客和各種政策性講演中每每提及的重要概念。早在2013年2月25日會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時,習近平就指出,“大陸和台灣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飽受列強欺淩。想起那一段屈辱的歷史,每一個中國人都會心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
2015年5月4日在會見時任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時,他又提出,“國共兩黨應該加強交流、總結經驗、開拓創新,擘畫兩黨關係發展新前景,共同開創兩岸關係未來、建設兩岸命運共同體。”
2015年11月7日在新加坡舉行的“習馬會”上,他說,透過歷史風雲變幻,可以深切體會到,兩岸是不可分割的命運共同體。
去年11月1日,在會見國民黨主席洪秀柱時,他又強調“兩岸是割捨不斷的命運共同體”。在其後召開的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大會上,他再次重申了這個重要概念。
從這些講話中,我們不難看出,“兩岸命運共同體”的概念,在習近平對台思想論述上的地位。這是因為“兩岸命運共同體”的概念,緊緊抓住了建構兩岸關係的主體——兩岸同胞,使兩岸同胞成為兩岸關係的主人,而不是兩岸關係的隨扈,把兩岸關係發展的主導權交由兩岸同胞。這與習近平一向重視人民的主體性地位有關。他說,“尊重人民主體地位,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我們黨的一貫主張。”①他反復強調人民主體性地位的重要性,指出“任何一項偉大事業要成功,都必須從人民中找到根基,從人民中集聚力量,由人民共同來完成。違背人民意願,脫離人民支持,任何事業都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都是不能成功的。”②
作為歷史唯物主義者,習近平深知,人民的自覺和醒悟,才是歷史發展的真正動力。台灣問題的解決也不外乎於此,必須體現兩岸同胞在處理台灣問題上的主體性,必須使台灣同胞與大陸同胞共為主體,在主體性上實現連接,成為兩岸關係的主人。這就破除了島內台獨和獨台勢力的“台灣主體意識”的建構及不良意圖,為台灣同胞尋求最適合自己以及與國家、民族未來發展相適應的新身份。“兩岸命運共同體”,就是這種新身份和人民主體性思想在兩岸關係實踐中的具體體現。
從理論的視角看,所謂主體性、主體意識的建立,是社會群體中共同文化形塑和認知建構過程中最核心的話語系統,它將深刻影響社會群體的意識形態結構,規範和塑造社會群體的自我認同。“兩岸命運共同體”,將兩岸同胞緊緊連接在一起,賦予兩岸同胞全新的身份認同。在這個新認同中,台灣同胞將完全超越“台灣主體意識”所刻意製造的那種與大陸同胞相對立、對抗的偏狹、排他、分離的矛盾關係,而是構成休戚與共、命運相連、福禍相依、榮辱相關的命運共同體關係。
“兩岸命運共同體”與“兩岸一家親”論述的關係
“兩岸命運共同體”是“兩岸一家親”理念的拓展和延伸,是在兩岸的歷史文化以及血緣、宗親關係的基礎上,賦予了共同發展、共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內涵基礎上衍生出來的核心理念。
在2013年2月25日習近平首次以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身份會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時,習近平就表達了兩岸一家人的思想。他說,“這些年兩岸關係取得一系列重大積極進展,維護了台海地區和平,增進了兩岸同胞福祉,符合兩岸中國人共同願望,符合中華民族整體利益。兩岸同胞血脈相連,是一家人。”
2013年10月6日習近平會見蕭萬長時,正式提出了“兩岸一家親”的理念。他說,兩岸雙方應該堅持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正確道路,宣導“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加強交流合作,共同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2014年2月18日習近平再度會見連戰時強調,希望兩岸雙方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他說,回顧台灣走過的歷史,回顧兩岸同胞一路走來的歷程,我有一個深切體會,那就是不管台灣遭遇什麼風雨,不管兩岸關係歷經什麼滄桑,兩岸同胞始終心心相印、守望相助。這告訴了世人一個樸素的道理,那就是兩岸同胞血濃於水。不論是幾百年前跨越“黑水溝”到台灣“討生活”,還是幾十年前遷徙到台灣,廣大台灣同胞都是我們的骨肉天親。大家同根同源、同文同宗,心之相繫、情之相融,本是血脈相連的一家人。
習近平在回顧了兩岸的歷史和同胞親情後進一步提出,“兩岸同胞要攜手同心,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是近代以來中國人的夙願。中國夢與台灣的前途是息息相關的。中國夢是兩岸同胞共同的夢,需要大家一起來圓夢。兩岸同胞要相互扶持,不分黨派,不分階層,不分宗教,不分地域,都參與到民族復興的進程中來,讓我們共同的中國夢早日成真。”
由此,我們可以發現,習總書記在兩岸歷史和親情的基礎上加入“民族復興”、“中國夢與台灣前途”的內涵,使之不再局限於歷史和親情的表述,而有著強烈的現實意義和未來方向感。
從上面這些論述中我們不難看出,“兩岸一家親”思想和“兩岸命運共同體”的核心理念是息息相關的。如果說“一家親”理念更多的是強調兩岸之間天然的血緣、親緣關係以及共同的歷史、文化結構,那麽“兩岸命運共同體”則包涵了更多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的內容。同時,又賦予了兩岸同胞更多的責任與共同使命,正如習近平所言,“兩岸同胞都是民族復興的參與者、推動者、獲益者。”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