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衝擊台灣經濟的第二個下行風險,就是國際油價意外走高。近年來台灣經濟受困於長期結構性問題未解,經濟成長動能雖令人失望,卻未大幅衰退的原因,就是全球超寬鬆的貨幣環境,讓廠商營運的利率成本降低,再加上2014年7月以來國際油價大幅下跌,使廠商的投入成本降低,消費者實質購買力也受惠油料費支出下滑而提高。但今年11月底OPEC達成減產協議,並協同非OPEC產油國在內,將自2017年1月起展開為期至少6個月的減產,使國際油價應聲大漲。若OPEC及非OPEC產油國皆徹底兌現減產承諾,則原油供不應求的情況將提前至2017年第1季浮現,使國際油價有機會大幅上揚。
油價大漲之所以可怕,在於其不只直接造成投入成本明顯上升,還會間接促使物價急速上揚,並大為干擾政府實施財政與貨幣政策力道,讓全球經濟擴張動能承受重壓。回顧近兩次全球經濟陷入衰退前,都曾面臨油價飆漲。2008年7月雷曼兄弟倒閉前,西德州原油(WTI)價格漲至147美元/桶的歷史天價;2011年2月後的3個月,WTI油價遽升30美元/桶至114美元/桶,並透過投入成本、貿易收支、物價及政府政策等多重管道影響經濟,使2011年第2季全球經濟面臨衰退,足可見油價飆漲對經濟成長的抑制力道十分顯著。
2017年恐重挫台灣經濟的第三個下行風險,便是影響最直接、嚴重的限電問題。統計資料顯示,2013年以來台電備轉容量率低於6%的天數日漸增多、備轉容量低於90萬瓩的天數亦然。若依台電定義來看此兩數值,前者代表電力供應系統限電機率已增加,亮出供電警戒的橙燈;後者意味電力供應快要瀕臨不符需求邊緣,亮出限電警戒的紅燈,再三顯示台灣電力供給吃緊問題不小。
更麻煩是,在2017年新增機組的裝置容量略為不敵預定除役量的情況下,讓近年已然捉襟見肘的電力供需問題變得愈發嚴重。而金融海嘯後,台灣經濟深受消費、投資、輸出等多重結構性沉痾纏身,未來恐怕又必須面臨缺限電風險對企業營運與民眾日常生活造成的困擾,成長潛能遭受莫大挑戰。
要言之,2017年台灣經濟縱使可以受惠若干循環性因素的帶動,出現略優於2016年的表現,但更多時候是籠罩在前述三大風險及自身的長期結構性問題下,導致多數預測機構雖將經濟成長率2%列為可及的目標,卻不太看好會達標。因此,面對這般變局與風險,各界應抱持樂觀有限、謹慎有餘的態度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