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的機制與路徑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2-26 00:12:08


 
  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的機制

  承上所述,儘管當前兩岸共同利益不斷增加,交流合作日益緊密,但部分台灣民眾卻對兩岸關係的發展感到不安。為了消除部分台灣民眾對祖國大陸存在的疏離、疑懼甚至敵意,以利於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三駕馬車”必須齊頭並進,亦即建立與深化兩岸互信、培育與強化兩岸認同、擴大與細化兩岸交流三種機制應當協同共進、發揮合力的作用。

  首先,兩岸互信的建立、鞏固與深化是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的基礎。兩岸生活方式、價值觀與制度的差異以及一些風波沖突等,強化了部分台灣民眾對大陸的隔閡,一些人甚至對大陸持有較深的偏見和負面印象,進而對兩岸關係發展抱持敵對心態。毋庸諱言,一些大陸民眾對台灣同胞也存在著刻板化的印象和某些偏見。“互相刺激愈加會激發價值位移所帶來的不良後果,而相互的隔膜和偏見造成了兩岸同胞情誼的弱化。”⑥

  有鑒於此,兩岸必須共同努力建立、鞏固與深化相互間的信任關係。“大陸要認真思考如何在兩岸關係發展過程中化解台灣同胞的疑慮,不斷消除兩岸人民之間的隔閡,真正設法增進兩岸同胞的民族感情。……台灣方面應以理性、務實、客觀的態度來接近大陸、了解大陸,逐漸地去真正認識大陸,放棄成見、偏見甚至某種敵對、敵視心理。”⑦在兩岸的發展道路和社會制度方面,雙方要尊重彼此各自的選擇。“這非常重要,也關係兩岸互信。只有在彼此包容、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兩岸才能朝著心靈契合的方向,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創造良好氛圍。” ⑧透過兩岸互信的累積與深化,可以有效地消除彼此之間的猜疑、歧視及敵視,如此一來,兩岸在雙方之間的交流交往中就能夠互相開誠佈公地面對兩岸客觀存在的種種差異、共同努力消除種種不利於兩岸關係進一步發展的負面影響。這將為促進兩岸民眾之間的心靈溝通奠定良好的基礎。

  其次,培育與強化兩岸共同認同是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的關鍵。無論認同的其他核心特徵是什麽,認同本質上是一種心理狀態。兩岸雖然已經實現了“大三通”,把大陸與台灣從地理上、經濟上重新連接在一起,與以往相比兩岸民眾之間的距離大大縮短了。但兩岸民眾之間心理上的溝通卻遠遠不夠,這是由於近些年來兩岸關係的進展缺乏社會心理層面的支撐,尤其在台灣島內選舉政治、選舉文化、選舉利益高於一切的特殊政治環境下,“公開敢於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華民族、一個中國的聲音越來越少、越來越弱,而強調所謂‘台灣主體性’、‘台灣主權’、‘台灣前途的自由選擇權’的聲音越來越多、越來越大”⑨。其結果是難以產生心理上的認同和歸屬感。“有認同感才有心靈契合;沒有認同感就契合不起來。” 

  有鑒於此,兩岸應當在“一家親”理念的指導下積極開展社會心理建設,逐步化解那些因為長時間隔離所造成的疏離感與防範感,尤其要以同理心、同情心和包容心逐漸消解部分台灣民眾因兩岸社會與民眾日益頻繁的交往而凸顯出來的不適應與不安。由此可見,兩岸必須秉持“一家親”的理念和思維來處理雙方存在的分歧、解決各種難題,以培育與強化兩岸的共同認同,這將有助於促進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

  最後,擴大與細化兩岸交流是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的保證。沒有面對面的交流,何來心與心的溝通,因此兩岸交流交往是加深雙方了解與理解、增進互信與認同的基礎。但在兩岸人員往來與各項交流日益密切的今天,仍有超過一半以上的台灣民眾沒有來過大陸,這不利於台灣民眾對祖國大陸的了解與理解,更不要說促進心靈契合了。據台灣《旺報》2013年兩岸關係大調查的報告顯示,近年來儘管兩岸交流往來如此密切,但台灣民眾對祖國大陸的了解依然不足,甚至認為根本不需要了解大陸。兩岸之間本來就存在一些結構性矛盾和客觀差異,再加上缺乏足夠的交流、了解與理解,雙方民眾之間的心靈溝通與契合就可能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面對兩岸歷史和現實原因造成的差異,兩岸同胞需以同理心看待,多溝通交流,增進相互理解。“目前兩岸的各種交流,已建立起了自我遵循的邏輯,不完全受到政治事件的左右,則籍由資源的互換,人們可以擴大生活實踐的空間,對彼此的成長經驗作出實質的貢獻,進而珍惜在情感上的相互依附,則兩岸敵意賴以維持的社會基礎就不存在了。”⑩換句話說,兩岸要在相互平等、尊重、讓步與妥協的基礎上,積極創造條件擴大兩岸社會各界各階層民眾的接觸面,通過擴大與細化兩岸交流,消除雙方對彼此的刻板印象和認知偏差,共築心靈相通之橋,讓海峽兩岸每一個中國人在成就民族夢想中實現自己的價值。 

  總之,兩岸同胞心靈契合的基本前提建立在相互認知與體諒之上,這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是在互動與交流中建立起來的,是在相互信任與認同的基礎上緩慢發展起來的。“心靈的認同和歸屬是長期的過程,從交流到認同,從認同到歸屬,再到認同統一,有一個過程,需要時間。這個過程,蘊含於豐富多彩的兩岸交流互動之中。……兩岸同胞在交流互動中,厚植共同利益,增進相互了解,融洽同胞感情,可以撫平歷史傷痛,分享共同榮耀,形成新的共同記憶,終將促成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⑪為此,雙方需要共同努力確保兩岸能夠持續和平發展。

  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的路徑

  基於上述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的動力、挑戰和機制,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的路徑應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

  首先,實現兩岸交流交往的機制化、制度化,增進兩岸民眾的根本利益。為進一步深化和完善兩岸交流與合作、確保“和平紅利”惠及最廣大民眾,一是促使兩岸交流活動制度化、常態化,及時排除兩岸交流的障礙。“當前要鞏固兩岸和平發展的各項成果,最迫切的是要進一步深化兩岸經貿合作、人員往來和各項民間交流,實現兩岸經濟關係和社會文化交流的全面正常化。在兩岸經濟關係上應盡快推進ECFA的後續協商並達成協議,實現兩岸經濟一體化等等。在人員往來和民間交流上應加快建立制度化的交流機制,拓寬兩岸交流的領域和深度,清除可能發生的各種干擾。”⑫二是認真研究台灣民眾的疑慮、心態與想法,以同情理解的方式替對方考慮,及時調整相應策略措施,更加關心、關注和重視民心與民意的發展變化,確實了解台灣民眾的民之所思、民之所想。張志軍主任在首次訪台後深有體會地說:“在媒體報道的熱鬧喧囂的理性社會之下,還有一個日常的、真實的、具體的隱性社會。而這一隱性社會才是支撐台灣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了解台灣,必須走進這一社會,並準確把握其脈動。”⑬概言之,實現心靈契合需要廣泛聆聽民意,以民眾的切身利益與願望為根本宗旨,因此兩岸要共同努力創造良好條件讓更多的台灣民眾尤其是青年學生參與兩岸交流合作,使其感受與分享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成果。

  其次,加強信任教育,增進兩岸同胞情誼與心理認同。兩岸之間過多的“我執”,導致雙方往往難以平心靜氣地坐下來、面對面地聆聽彼此的觀點,相互尊重彼此的差異。目前多數島內民眾認為兩岸開放與交流是台灣的活路與出路,也很期待能夠分享大陸的發展成果,但與此同時,台灣民眾對大陸仍有較高的不信任感與不安全感,加之兩岸人員往來中出現的一些負面印象,台灣民眾對大陸的疑慮和疏離心態仍重。“雖然兩岸交流頻繁,但台灣仍有超過半數以上的民眾對改革開放後的大陸,還停留在過去反共教育仇匪恨匪的印象中,加上媒體仍不斷報道大陸軍力武嚇台灣,以及大陸諸多黑心商品、災難、治安敗壞的新聞,……致使多數民眾對大陸不僅欠缺‚有感‛甚或反感。”⑭針對於此,兩岸雙方應當從“心育”做起,積極、主動地通過學校、家庭、媒體以及日常生活等途徑對各自民眾進行信任教育,使兩岸民眾特別是青年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與理解兩岸的歷史與現狀。通過強化信任教育,增進兩岸同胞情誼與心理認同,使雙方民眾在“兩岸同胞一家親”問題上達成一致的心靈向往與精神契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