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流行本”無想象力重複出版
《全唐詩》也好,《楚辭》或《全宋詞》也罷,它們並非“牛津字典”之類的工具書,作為學術研究領域以外讀者來說,誦詩更多地是增長志趣,體會歷史與人類的情感。“我們鼓勵未成年人在記憶力好的條件下多記誦,但是,記憶競賽並非讀詩的最終目的。”復旦五浦匯實驗學校校長、語文特級教師黃玉峰說,詩詞在競賽之外,更多地還是和中國傳統文化的其他生命一起“活在當下,活在生活中”的,因此讀者選擇和自己喜好,接受程度對味的版本顯得尤為重要。
上世紀80年代,著名文學家施蟄存先生在《唐詩百話》編成後感言:“我寫這本書,有一個很大的缺點,目的性不明確。到底這本書是為誰寫的?”他拋出了一個很關鍵的問題,陳引馳說:“詩詞選本以創作意圖為先。”曾有某出版社推出一本《唐詩一百首》,陳引馳表示自己很難理解其出版意圖,“即便是 《唐詩三百首》也有掛一漏萬之處,不能反映唐人風采的全貌,更遑論‘一百首’了”。
日前,記者在“中國版本圖書館”中查詢與宋詞有關的選本時發現,出版量最大、最流行的宋詞選本依然是《宋詞三百首》,僅今年開年頭兩個月,國內就有4家出版社先後出版了 《宋詞三百首》;唐詩選本的情況也是類似,《唐詩三百首》成為重複出版數量最多的書籍。中國版本圖書館研究員楊育芬在接受本報採訪時也表示擔憂:“毫無想象力的反覆出版,將損害大眾對傳統文化的興趣與認知水平。”
今天吟誦的美好詩詞,將是明天人生修行歷程中精神的“軟著陸”。黃玉峰說,詩詞歌賦所蘊含的精神養分將幫助社會“君子人格”的養成,將對促進社會道德發展產生很大的影響,其作為增強個人修養的一面,顯然有著更普遍的積極意義。
(來源:光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