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皇城東安門遺址(中評社 張爽攝) |
中評社北京2月28日電(記者 張爽)微風吹拂了六百年,一段舊城牆背後承載著一段京城往事。作為多朝古都的北京城,歷史遺跡俯拾皆是。走在北京市東城區東華門大街,便可以看到兩個明皇城東安門遺址的下沉展示區。
資料顯示,從明代起,北京城有三圈半,最中心的是皇宮紫禁城,第二圈即皇城,皇城之外為內城,最外的半圈只在南部有,是外城。皇城牆直至清代都未作大的更張,而作過多次修葺。
東皇城牆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牆為南北走向,正對紫禁城東華門設東安門。1926―1927年間北洋政府內務部拆除皇城牆,東安里門同時被拆。
2001年,東城區政府在東皇城根建成帶狀公共綠地,通過考古發掘,找到了東皇城牆和東安門的準確位置。在北段恢復了一段長約25米的牆體,並修建了兩個下沉式展示區,將部分東安門遺址進行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