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長城》海外熱映:工業試驗與藝術創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3-03 18:13:13


  中評社北京3月3日電/近日,由張藝謀導演的電影《長城》在北美3326家影院大規模上映,在海內外引起熱烈反響和討論。去年,該片在國內上映時,獲得了11.68億元的票房成績。從國內到海外,電影《長城》不僅在全球電影市場競爭中獲得了機會,更帶著濃鬱的文化特色向世界展示出中國的精神風貌。隨著《長城》的海外熱映,人們再次將目光聚焦於這部電影。本報特約請兩位專家撰寫了評論文章,從電影產業、文藝創作等角度,解讀該片的文化內涵和市場價值。

  隨著電影《長城》在北美上映,張藝謀及其電影再次成為電影評論的風暴中心。作為“第五代”導演的佼佼者、中國式大片的開啟人、奧運會開幕式導演,張藝謀多重身份的交叠使其在輿論場中的位置備受矚目,甚至無形中背負了中國文化代言人的角色。這種全能印象招致觀眾對《長城》的落差批評。但事實上,《長城》作為一次合格的向好萊塢工業借水行舟的試驗,無疑是張藝謀職業生涯裡一次重要的創作博弈。

  新世紀以來,華語電影工業版圖重繪,進軍好萊塢的華人導演屈指可數,張藝謀是大陸第一位與好萊塢達成A級商業類型片合作的導演,《長城》也是迄今體量最大的中美合拍電影。作為傳奇影業籌備了7年的項目,英文劇本署名五位作者,七易其稿,實拍三年,團隊裡有超過百位奧斯卡級別的獲獎者和提名者,特效更由頂級的“維塔工作室”和“工業光魔”協助完成。作為中國電影人才和資本與好萊塢電影工業的一次深度合作,《長城》更像是張藝謀在當前中國電影產業化轉型語境下深入好萊塢體制的一次探索。制片權力和文化輸出的主動優勢成為中美雙方在合作過程中持續博弈的焦點。

  張藝謀在《長城》中被壓制的創作權力使其區別於以往的作者身份指認。好萊塢的工業標準大幅限制導演權力,從這個角度來說,《長城》作為好萊塢的重工業產品,本身就是去個性化的。個人的美學旨趣需要在嚴苛的制片人制度內尋求突圍。張藝謀也坦言在制片過程中自己能掌控的東西有限,《長城》必須首先是合格的好萊塢工業產品,在這個前提下才能承載中國文化和價值輸出。這種矛盾突出表現在影片敘事層面的艱難對接,西方視角、故事簡化、人物性格缺少弧度、風格元素奇觀化等都是本片招致批評的原因。但在有限的敘事空間裡,張藝謀依然在好萊塢的框架內對集體意志與個人價值、男女主角的情感勢差以及中國精神之於人物性格的呈現作出了平衡和提升。同時,張氏影像風格在《長城》中仍清晰可辨。影片將東方人工奇跡與西方魔幻類型相嫁接,張藝謀在怪獸片的框架內與好萊塢討價還價,盡可能多地配置填充精奇的中國元素,承續中國風表達。影片借助長城這個典型的中國舞台,展示出科技感十足的古中國特種部隊、奇巧的冷兵器戰爭場景和頗具視覺壓迫性的饕餮獸群,工業技術指標和視覺效果呈現皆堪稱近年華語電影突出的國際化嘗試。敘事薄弱和高度奇觀化是高概念電影的一大“原罪”,本質上是在面向全球市場的生產傳播中,文化勢差和資本風險所致的保守創作行為。高概念電影力爭在文化折扣最低的代價下盡可能地打通市場,藝術家的自我表達不是其必備要素,藝術創新也不能作為其唯一評價指標。這是文化工業的普遍矛盾,傳奇影業近年出品的怪獸電影代表作《環太平洋》和《哥斯拉》在劇作和風格上同樣受到不同程度的指責。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