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亞太地區成為大國博弈的熱點,第七艦隊兵力跨區進入第三艦隊轄區執行任務,已成常態。正如太平洋艦隊司令斯威夫特所言:“按照國際日期變更線來劃定第七艦隊和第三艦隊轄區,已經不合時宜……這些調整無需遷移司令部或母港,但將為這兩大艦隊在最不穩定區域展開合作創造條件。”近年來,美國海軍在應對亞太地區熱點時,出現過多次由第三艦隊派艦支援第七艦隊的情況。2016年2月,朝鮮第四次核試驗之後,第三艦隊就派出“斯坦尼斯”號航空母艦同第七艦隊的“里根”號組成雙航母編隊進行威懾;2010年12月,為了應對朝鮮半島事態,美國派出“里根”號、“卡爾·文森”號和“華盛頓”號3艘航空母艦前往實施威懾。
航空母艦向來被視為美國戰略力量投射的象徵,也是美國全球軍事力量存在的集中體現。梳理“卡爾·文森”號此次行動的各個階段,可以發現航母在執行軍事任務、施加政治影響、鞏固盟友關係等多重領域發揮的重要作用。
“卡爾·文森”號是美國“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的第三號艦,全長330多米,滿載排水量為9萬多噸,自1982年3月服役以來,經常作為“急先鋒”被派往世界有關海域,被稱為美軍“第一航母打擊群”。“卡爾·文森”號航母編隊巡航期間,進行了密集的軍事演練,包括反潛戰、機動演習、火力打擊等,意在巡航同時進行實兵演練,提升編隊綜合作戰能力和應對地區事態變化的能力。航渡中,“卡爾·文森”號航母編隊在經過夏威夷後直奔關島,於2月14日與關島安德森基地起飛的B-1B轟炸機進行了匯合演練。
在巡航中,“卡爾·文森”號航母編隊指揮官、海軍少將詹姆斯·基爾比稱:“我們期待在展示能力的同時,鞏固與印度和亞太地區盟友、夥伴的堅實關係。”這番表態也凸顯出美軍運用航母,對盟友炫耀武力、施加影響力的手腕。3月4日,包括國防部長在內的3名菲律賓政府部長應邀登上“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參觀,在觀看了F-18戰鬥機起飛訓練後,菲國防部長洛倫扎納表示,“卡爾·文森”號令人“印象深刻”。3月9日,日本媒體報道稱,美軍“卡爾·文森”號航母編隊,在東海海域與日本海上自衛隊進行為期一周的聯合演習。有分析指出,美航母與日本海上自衛隊在東海舉行聯合演習實屬罕見,美日欲通過艦隊聯合行動,炫耀美日同盟的牢固。在美韓展開的聯合軍演中,“卡爾·文森”號航母的行動也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信息化在軍事領域大放異彩的今天,航空母艦在戰略價值、發展趨勢,能否適應信息化戰場條件變化,能否被其他武器所取代等問題始終存在爭論。但如果綜合考慮掌控海上主導權、維護日益拓展的海洋利益、牽引海軍裝備的全面發展、施加政治影響力等多個方面,目前尚沒有任何一種武器能取代航母所發揮的獨特作用。美國海軍在不久前發布的2016年度兵力結構評估中提出,將把美軍艦艇數量從現有的273艘增至355艘,其中航母的數量可能要從10艘增加到12艘,這也再次證明了美國希望通過更大範圍的航母運用,鞏固和強化美軍優勢的考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