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近日公示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0年)》來看,到2020年,北京人口規模的上限是2300萬人。截至2016年年末,北京常住人口數量已經達到2172.9萬人,那麼,留給未來4年的增量僅127.1萬人。
亞豪機構市場部總監郭毅表示:“回顧‘十二五’期間,2011-2015年北京戶籍人口增加了94.5萬人,隨著2016年北京放開二孩政策,僅戶籍人口的增加量就足以令北京在2020年觸及人口規模的上限,因此,外來人口的控制甚至是疏解迫在眉睫。北京對商辦產品實行‘休克療法’的根源就在於人口控制的巨大難度,2016年,北京成交67609套商住產品,意味著多往北京輸送了13.5萬人。同理,以‘控人’為目標,限購的長期執行、房租的漸進式增長、購房門檻的不斷提升,都在預期之中。”
90後或許成為“租房一代”
就絕大多數人而言,無論是80後大學畢業生,還是90後大學畢業生,他們要自己解決住房問題,都是不能單靠自己的力量來完成的。很多大學生擁有自己的住房,實際上大部分體現的是父母的財富積累。
據了解,以北京、上海為代表的一綫城市在過去的四年中,首次購房人群的年齡從30歲推遲到34歲,大城市中的年輕人會有越來越長的時間停留在租房市場。
買房除了是一個經濟實力問題,還是一個住房觀念升級的問題。鏈家董事長左輝認為:“在互聯網下的新生代租客,表現出實用主義消費觀,更在意產品的使用功能。車是不是你的不重要,重要的是需要時有車開就行了,房子是不是你擁有的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享受居住的樂趣。”
據了解,在城市發展相對成熟的世界性大城市,租賃人口占比都在45%以上,紐約更是高達56.9%。這些城市的房價都比較高,一半的居民買不起房而租房。在國外,進入租賃市場的人群結構日趨多元,一些高學歷、高收入、已婚的家庭也主動選擇租賃,大部分老年人退休後會選擇賣掉房子回到租賃。
相比之下,我國一綫城市租賃人口占比只有30%左右,并且都高度集中在年輕、單身、中低收入群體。我們不得不思考,房價這麼高,為什麼不租房?
北京近年外來流動人口800多萬,大約需要270萬套租賃房屋,但租賃房屋數量也就160萬套。而北京用於租賃的房屋占比僅為20%,供需缺口很大。自如、相寓、魔方、YOU+等長租公寓品牌正是看好這一市場需求,紛紛推出針對不同群體的產品,長租公寓也成為媒體熱衷於討論的“是否會成為限購常態下房企的轉型方向”。去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若幹意見》,也釋放出“國家大力扶持培訓租賃市場”的信號。
“來北京已有小半年,對這座城市已經不再陌生。”住在某公寓的思雯,27歲,黑龍江人,畢業於魯迅美術學院攝影系,現任某紙媒編輯。思雯說:“盡管是一個人,但室友友好,也有共同話題可以聊。住的房子雖然不大,但足够溫馨。”
事實上,機構化租賃已經在改變房屋品質太差、租賃房屋供應稀缺、租客沒有安全感等痛點,但租房相對於買房在落戶、就業、教育、醫療等政策待遇上有明顯區別,我國是否能够建立這樣的制度,還需要很多考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