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家單車企業的你爭我奪,堪比當年滴滴快的、滴滴優步等網約車領域的燒錢大戰。2014年,當時國內網約車市場的兩大巨頭滴滴率先開啟紅包大戰,快的隨後加入,有數據顯示,最終雙方共“燒”掉近20億元,這也為兩家公司帶來巨大訂單流量。去年,滴滴、優步引發新一輪網約車價格戰,折扣券力度大,能達到1/3左右折扣。
實際上,紅包大戰的背後是資本的支持,滴滴、優步等公司進行多輪融資,融資額度超過100億美元,涉及到國內外眾多私募股權基金和產業資本。不過,紅包大戰最終導致了企業的合併,此後,快的、優步中國都被滴滴合併,網約車出行市場一度呈現近乎壟斷的格局。而此次摩拜、ofo等公司的紅包大戰,背後也有強大的資本在支撐。目前,兩家企業都宣布了5輪融資,融資金額各超過30億人民幣。
拼紅包是市場份額之爭?
DCCI互聯網研究院院長劉興亮對北青報記者表示,共享單車領域的紅包大戰,雖然企業的說辭是為了解決單車的潮汐現象,但其核心還是跑馬圈地,這跟之前網約車領域的紅包大戰本質上是一樣的。“因為在這個階段,大家是一個清理市場、搶占市場份額的階段。通過簡單粗暴的補貼、燒錢的模式,把一些沒有實力的玩家淘汰,從而提高自己的市場占有率。”對於紅包大戰的最終局面,劉興亮認為,“最終會形成相對壟斷的格局,最多不超過3家”。
不過知名IT評論人磐石之心卻認為,特定的紅包車無助於共享單車大戰。“這場戰爭不是靠紅包解決戰鬥,靠的是運營能力,靠的是誰先找到盈利模式,誰能更大範圍的運營,更好地降低損壞率和成本。”他解釋道,“我們應該認識到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那就是用戶騎車的目的是到達目的地,並不是為獲得紅包。這和滴滴打車,快的打車當時推出的紅包還不同,那時候你只要使用滴滴打車或者快的打車都會獲得紅包,那是為了培養用戶的使用習慣、搶奪市場份額。難道這些共享單車企業是為了雇傭免費的車輛調度員嗎?”
(來源:北京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