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體壇育新苗 期待走新路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4-23 16:16:55


史家小學足球隊的小隊員們進行賽前訓練。照片由校方提供
  中評社北京4月23日電/時至今日,我國傳統的競技體育後備人才體系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原本單一的體校培養模式難以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很多項目面臨著招生難、後繼乏人的困境。因此,競技體育後備人才培養的改革與轉型成為4月19日結束的2017年全國青少年體育工作會議的重要議題之一。

  傳統體校需要轉型升級

  體校要為專業運動隊輸送苗子,而這種“精英”體育要贏得更大的生存空間,重要的還是搞好學生文化素質、職業素質、綜合素質的教育。

  “文化素質特別是綜合素質沒有競爭力,學生的出路就有障礙,體校招生就難,導致很多項目後備人才青黃不接。”上海市體育局巡視員郭蓓說。

  2010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運動員文化教育和運動員保障工作的指導意見》,對體校相關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其中,特別提出了體育部門和教育部門要各負其責,密切配合開展工作。也就是說,文化教學、教師配備、教師培訓等該教育部門管的,全部交由教育部門管理,而日常管理、競賽訓練等,則由體育部門負責。

  不過經過幾年的磨合,“體校自辦文化教育”“教育落實不到位”的現象卻依然存在。對於衆多體校而言,體教結合的路走得并不輕鬆,其間需要克服的不僅是“慣性思維”與“路徑依賴”,更需要一個全局性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來保證。

  今年的全國青少年體育工作會議上,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蔡振華特別提出:“要下決心把體校的管理體制扭過來,要按照要求由體教兩家共管,進一步明確各級各類體校的功能定位、管辦關系、所有制形式和辦學資質等,形成權責分明、管理規範的教學訓練新機制。”

  改革,成為體校未來發展的關鍵詞。郭蓓認為,除了要改變過去封閉、功能單一的模式,體校還需要補足在科研方面的“短板”,提高自身的“含金量”,體育主管部門也應給予更多的政策支持。“要把複合型的科研團隊植入到體校之中,同時要有一系列配套政策支持,比如體能教練、隊醫、科研人員等,要保證他們在績效、職稱評定等方面的待遇,這樣才能留住人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