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網評:《我是范雨素》何以動人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4-28 09:45:02


  中評社北京4月28日電/網評:《我是范雨素》何以動人 

  來源:光明網  作者:饒 翔
 
  繼餘秀華之後,又一位來自民間的寫作者成了“現象級”。連日來,首發於微信公衆號“正午故事”的一篇名為《我是范雨素》的文章在網絡上持續刷屏,閱讀點擊量輕鬆越過10萬+。人們不禁要問:誰是范雨素?《我是范雨素》又何以如此打動人心?
 
  44歲的范雨素是北京的一名普通外來務工者,初中畢業的她,在《我是范雨素》這篇自傳體散文中,用平時溫和而有力量的文字,記錄了自己和家人十幾年的故事。這些故事如鏡頭切換一樣,向人們展現了不一樣的人生場景和觀察角度。范雨素不是淩空虛蹈,向壁虛構,在她腳踏實地、樸素自然的“現實主義”書寫方式中,蓬勃著一種“向下扎根”的文學力量。從她的文字中,我們既然感受到個人經驗的獨特性,又能由此感受到當前社會生活的豐富性、複雜性。《我是范雨素》為當前的中國現實提供了一份別開生面的鮮活記錄。
 
  范雨素的文字雖有“我手寫我口”的率真,卻無“所見即所得”的膚淺,這也是它從大量同類文章中脫穎而出的關鍵。《我是范雨素》令人熱淚盈眶的力量,不僅源於真實,也源於文學修辭。“我的命運是一本不忍卒讀的書,命運把我裝訂得極為拙劣。”諸如此類的文學化表達令人驚艶。她的文字輕盈流暢,有一種難得的距離感和控制力,有一種獨特的幽默感和理解力。范雨素是一個“貪婪”的閱讀者,所以她的語言,是典型的閱讀者的語言,是經過訓練的文學者的語言。哪怕是在網絡時代,對文學品質的追求依然是一名寫作者所不能摒棄的。
 
  與餘秀華一樣,范雨素的生活苦難,也是她吸引媒體的焦點。然而,我們看到,在她堅強的內心與輕靈的文筆之中,苦難得到了升華,被孕育成善良的珍珠。她說:“我碰到每一個和我一樣的弱者,就向他們傳遞愛和尊嚴。”能真正打動人的遠不是苦難本身,而是人類與苦難搏鬥的過程與痕跡,是人類對於苦難的超越與領悟,以及由此產生的寬廣深厚的愛。一如艾青的名句,“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