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1日電/4月26至29日,第30屆東盟峰會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舉行。
此次峰會之所以獲得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一是今年恰好是東盟成立五十周年,是一次認真回顧與展望的良好機會;二是因為今年的輪值主席國是之前與中國圍繞南海問題而爭吵不休的菲律賓,有些人則開始借機肇事,試圖迫使杜特爾特政府能夠利用擔任主席國之特殊利便,在南海問題上對華施壓。
實際上,東盟過去五十年的發展歷程表明,和解、和平、合作是東盟之所以有此成就的重要法寶,任何以施壓、對抗和衝突的企圖不僅不符合地區協商對話的行為習慣,也都將以失敗而告終。
曾經,東南亞是一片分裂對抗的地區。印尼對馬來西亞發動“對抗”政策、馬來西亞將新加坡驅逐出了“馬來亞聯邦”、菲律賓則與馬來西亞就沙巴歸屬而劍拔弩張,而廣大的中南半島則還處於爭取國家獨立的戰火之中。可以說,當時的東南亞被稱為“東方的巴爾幹”是一點都不為過。然而,東盟的成立以及獨特的“東盟方式”的形成,不僅推動了國家間和解,為各國鞏固國內政權、發展民族經濟創造了良好條件,還推動了國家間的合作,在冷戰結束後啟動了東盟自貿區、東盟經濟共同體建設進程,成為了世界經濟圖景中較為活躍的一塊區域。如今,東盟已經成長為一個擁有6.3億人口、經濟總量高達2.4萬億美元的經濟體。新加坡著名外交官、思想家馬凱碩教授在其新著《亞洲奇跡》中寫道,這個成立五十周年的東盟組織應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
東盟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成就,離不開其在成立之初所確定下來的原則,以及在後來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東盟方式”,即“互不干涉內政”、“協商一致”等原則。張蘊嶺教授曾將其核心價值歸納為三點,即:協商、和諧、合作。目前是英國巴斯大學教授的提莫·基維梅基在其著作《東亞的長和平》一書中也將“東盟方式”總結為三點:一是發展主義,即以發展經濟為追求導向;二是互不干涉,也就是不對他國的衝突和矛盾指手畫腳、胡亂插手;三是東亞特有的文化,即互給對方留面子或者是以一種讓各方都保持體面的方式解決矛盾。但不管怎樣,“東盟方式”體現出的是一種“相互尊重”的精神。
目前,中菲兩國領導人和政府已經在南海問題上達成了一系列重大共識,兩國也開始在管控和化解南海問題上相向而行,並且也已經取得了相當大的進展。與前幾年相比,南海局勢已經大大緩和,“南海行為準則”正在積極的磋商之中,其框架草案有望在今年年中完成,而中菲兩國關係也實現了較大的轉圜,兩國還即將於今年5月啟動南海雙邊磋商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