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年的“掛號郵件清單”。 |
竪仔街,說是一條街,實際長度不到200米,街上一處老舊房屋就是當時的“英內郵局”。據當地人介紹,“英內郵局”是一種“竹竿型”結構的古建築,長度較長,有兩個緊挨著的店面,現坐落在英都鎮榮星村土地公街50號,古式的店面、深色的木材,散發出沉鬱的歷史氣息,兩個店面大小相近,皆設有窗口。
據洪偉財介紹,這就是洪修德經營的民國時期的郵政代辦點,別看現在竪仔街的房子十分簡陋,六七十年前,它是英都最繁榮的街道。
為什麼以前“英內”郵局在這裡呢?洪偉財介紹,竪街仔緊靠壩頭自然村,壩頭是英溪的碼頭之一,出入英都的駁船,可以在這裡停泊,英溪從這裡流過,直達南安、泉州以前沒有公路,靠的是水運,所以這個地方很繁榮,英都的農產品,從這裡下水,載到南安、泉州,以及世界各地,農民需要的工業品通過水運載到這裡,所以這裡形成了一條街。
洪偉財告訴記者,這些資料,見證那個時期人們信件往來的不易,他會保管好資料,准備成立檔案陳列館,讓後人來重讀歷史,記下老一輩人的生活狀況。
清朝時英都就有郵政代辦所 英內郵局是南安最早鄉鎮郵局之一
“根據我們的調查,這是南安最早的鄉鎮代辦處之一。”《英都鄉訊》主編廖榕光告訴記者,1993年版的《南安縣志》“卷二十四郵電”第一章第三節“郵局、代辦所”記載,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設立大清郵政,光緒二十九年泉州設郵局,至光緒三十三年南安共有12個委辦機構,其中,英內郵政代辦所名列其中,這是清朝的“大清郵政”時期。
記者了解到,據史料記載,南安清代光緒年間只有郵政代辦所,民國年間才有郵局,除洪瀨、蓮河、山頭城(詩山)等郵局較早創辦外,南安郵局、溪尾郵局相繼於民國二十四、二十五年創辦。
“洪偉財收藏的英內郵局的業務文檔,最重要的一條叫僑批,也就是華僑的信,華僑的匯款。從保存下來的資料可推斷,當時經營品類較為豐富,特別是寄發的清單跟南洋有很多聯系,這些也從見證了英都悠久的華僑歷史。”廖榕光介紹,英都人最早到南洋是從明代開始,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民國郵政也見證了一段獨特的華僑文化,非常值得挖掘、保護和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