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18日電/《華爾街日報》日前報道稱,谷歌通過資助哈佛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高校教授的研究項目來影響輿論以及公共政策制定,為其所面臨的市場監管辯護。過去10年來,谷歌出資5000美元至40萬美元不等的“好處費”,資助了數百篇研究論文。這一“學術獻金”醜聞,使得谷歌再次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維護自身商業利益,資助某些特定學術論文的研究和發表
美國維權組織“問責運動”近期公布的報告顯示,谷歌撥款資助了329篇發表於2005—2017年的公共政策研究論文。其中一半以上屬於直接資助,其餘由谷歌支持的組織或機構間接資助。論文作者來自美國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英國牛津大學及德國柏林經濟學院等全球一流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
報告還稱,過去10年間,谷歌一直資助某些特定學術論文的研究和發表。這些論文普遍支持維護谷歌的商業利益,反對諸如反壟斷和反盜版等監管層面對谷歌的挑戰。“這些所謂獨立的司法和學術著作其實都是谷歌製造的。”“問責運動”執行董事達尼埃爾·史蒂文說,谷歌試圖通過自身實力“影響每個層面的政策制定者”。
谷歌對此回應稱,該報告是“高度誤導的”。谷歌公司公共政策主管萊斯利·米勒稱,期望學者披露其資金來源並保持其獨立性。米勒還回擊稱,“問責運動”不肯透露自己的財務支持者,卻言必稱問責制和透明度,這實在是“有點諷刺”。
根據《華爾街日報》獲取的數千頁郵件內容,一些研究人員會在其論文發表前與谷歌分享,並且允許谷歌提出建議。不過,不是所有教授都會披露谷歌對其研究的資助,並且幾乎沒有人會在後續相同或類似主題的論文中披露這層經濟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