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文化創新活力,文化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先來看一組數字:從2012年到2016年,文化產業增加值由1.81萬億元增加到3.03萬億元,首次突破3萬億元;占GDP的比重從3.48%提高到4.07%,首次突破4%。在整體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背景下,文化產業保持兩位數的增長速度,展現了蓬勃的生機與活力。
十八大以來,各地和有關部門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著眼供給側用勁發力,積極構建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和文化產業體系,提高文化產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努力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完善文化產品創作生產扶持引導機制。出台《電影產業促進法》《關於支持電影發展若干經濟政策的通知》《關於支持戲曲傳承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等法律及政策性文件,改進國家藝術基金、國家出版基金、電影精品專項資金、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等運行機制,加大對優秀產品的引導扶持力度。制定《關於全國性文藝評獎制度改革的意見》,將全國性節慶活動中文藝評獎壓縮87.5%、常設全國性文藝評獎壓縮75.4%,文藝評獎的權威性和引導力大大提高。
改革釋放創新活力,優秀作品不斷湧現,《築夢路上》《海棠依舊》《焦裕祿》《長征》《湄公河行動》《三八線》等影視作品叫好叫座。2016年,全國電影票房492.83億元、比2012年增長137%,其中國產片票房287.47億元、占總票房的58.33%,票房過億元的影片86部、國產影片有45部。
——發展壯大文化市場主體。推動國有文化企業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兼並重組,加快培育實力、競爭力強的骨幹文化企業。從2017年第九屆“文化企業30強”整體情況看,規模實力、市場競爭力和盈利能力不斷增強,主營收入3515億元、淨資產4318億元、淨利潤381億元,與2012年的相比,分別增長了120%、155%、69%。
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專、精、特、新的小微文化企業“鋪天蓋地”。根據工商總局數據,截至2017年6月底,全國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數量超過322萬戶,同比增長22.4%,比全國企業數量平均增速高出3.1個百分點。
——深化文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推動文化資源與多層次資本市場有效對接,更好發揮資本平台促進文化企業發展的乘數效應。截至2017年4月底,滬深兩市文化上市公司達103家,約占A股上市公司總數的3.21%,形成特色鮮明的“文化板塊”。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啟動以來,掛牌的文化企業有690家,約占新三板掛牌企業總數的6.2%。
——培育文化產業發展新動能。對接“互聯網+”戰略,實施“文化+”行動,推動文化與科技、教育、信息、旅遊、體育、建築設計及相關製造業等深度融合。2016年,以“互聯網+”為主要形式的文化信息傳輸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超過30%,全國備案上線的網絡電影5556部,40家主要網絡文學網站推出作品1454.8萬種。
擴大和引導文化消費,支持大中城市建設文化娛樂綜合體,支持藝術街區、特色書店和小劇場等建設,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適當補貼居民文化消費。截至今年6月份,全國銀幕總數達到4.5萬塊,已經超過美國和加拿大總和,躍居世界第一。 |